黄秋娟
惠州市惠东县稔山第二小学 广东惠州 516347
摘要:在小学黄金教育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非常重要,对学生未来成人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语文学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奠定尤为重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始终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改编,以及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更应该制定清晰的教学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对于应如何增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语文素养; 培养
引言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深远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将高分数作为教学重点,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听、说、读、写用五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情况,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启发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智慧潜力,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颇有益处。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针对高年级学生群体的特点,注重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秉承着育人为本的理念,督促学生巩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1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了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点都在于取得高分,导致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也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教学目标,严重忽视了人文知识这一部分,语文教学存在较大局限性,阻碍了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与知识视野的拓展。另外,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固定,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相近的教学模式,例如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导致学生虽然能够答对语文题目,却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点,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创新意识,未能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情感、道德、情趣等多方面的整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来掌握其他知识,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对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学生间构建良好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主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产生积极作用,让学生将语文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巧妙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3.1以育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
由于很多教师受到了传统应试理念的深远影响,认为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提升试卷成绩,过分关注对课本教学内容的灌输,给学生带来了较大学习压力,教学效果反而不理想。因此,为了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教育目标,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秉承着育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始终占据教学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对文章自主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化阅读学习,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才能够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深化与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通过设问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
3.2调整语文教学的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是高年级学生,也会出现课上走神的情况,容易被外部环境吸引,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语文教学模式,将游戏教学渗入课堂教学,顺应小学生心理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在接触新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学习资料的方式,提高其独立分析能力,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更有深度。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分组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不同问题以小组形式朗读课文,再根据各小组表现评出优胜组,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由此可见,调整语文教学模式,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可以在课堂开展情景剧或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深入体会文章主人公的心境,并联系生活实际,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3.3改善语文教学的结构,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即使是高年级学生也仍然保持着高度好奇心,当学生接触到新鲜事物时,往往会产生极大兴趣,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抛砖引玉,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接着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读后感。由此可见,改善语文教学结构,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言意义非凡,教师应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集思广益来弥补个体思考的不全面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4以兴趣爱好为导向,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还要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更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的拓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督促学生掌握扎实的识字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在寒暑假为学生安排必读刊物和必背古诗词的方式,有效利用寒暑假期学习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引导学生自主搜集阅读素材,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另外,教师应利用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给学生提供交流平台,让学生们通过经验交流与素材共享,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调整语文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进一步改善语文教学的结构,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兴趣爱好为导向,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荣辱观。此外,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士琐,宋乃庆,王丽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内涵,价值及其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曹莹.小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当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 (10).
[3]韦秀兰.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