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1+X证书实施对教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杨毅红
[导读] 随着中职学校入学门槛逐渐偏低,生源质量普遍下降
        杨毅红
        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164300
        摘要:随着中职学校入学门槛逐渐偏低,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解决中职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迫在眉睫。为进一步深化中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也需要转型以适应证书制度的要求。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怎样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性强的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中职会计专业1+X证书实施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从培养方向、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服务社会与1+X证书的对比调整四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1+X证书;教学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中职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根据企业和人才市场反馈的人才需求信息可以看出,并不是企业和市场缺少岗位造成就业困难,主要原因是缺乏实践经验的许多中职毕业生,不能够达到用人单位所需要“尽快上手”的要求。社会研究调查表明,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中职校将把培养出适应性强的、符合各地方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作为职教工作者首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中职会计专业改革的背景
        国家取消会计从业资格制度之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被取消。财务工作者的新目标也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转变。实践工作中,招聘人员不仅仅考虑应聘人员是否掌握本岗位所需的最基本工作技能,还必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能力,能够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要求应聘人员基于工作情境培养团队协作、终身学习、沟通反馈等若干重要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条件下,必须达到实际运用的能力。
         2019年1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1+X证书试点工作。中职院校应该积极主动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实践探索与能力积累。我校本年度在申报会计专业1+X证书试点工作中由于学校现有学生数量没有达标,未能获批,十分遗憾。但是这项工作我们不放弃,明年继续申报,并将“1+X证书”课程纳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中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影响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1+X证书制度实施的首要工作是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标准内容、考核方案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系统研究,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要素进行全面梳理,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例如: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教程,其中包涵许多需要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单元,传统的课程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1+X”证书制度更好的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体系主要分为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三大部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的且具有诚信、敬业、合作的职业素养,掌握财务、会计管理、涉税管理、审计等岗位业务,熟悉企业财务管理、纳税申报、会计核算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从事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会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在培养目标与规格上没能充分反映社会生产实际所需要的新科技、新财政、新改革、新制度的发展,大多借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特别是没有包融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大赛内容和课程。会计人员难以适应会计职业要求和企业管理要求的主要根源是学生参加工作后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因此,中职校考虑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制定出专业培养目标,为实现“1+X”证书制度实施,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做到“拉得出,打得响”。建立校内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将《职业标准》、《初级技能考试大纲》和技能大赛考纲相互融合,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核,不达标的学生要进行强化训练,提升技能,反复培训、考核,务求人人达标。
三、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影响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融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样的改变是实现“1+X”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国家职业标准、技能大赛考纲、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专业建设之中。在课程设计上,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企业、社会对新时代会计专业学生的任职要求,将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毕业证书模块、职业资格证书模块、技能大赛模块。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不但能解决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组合,还能增强教学安排的弹性,有效应对劳动市场需求及时做出调节。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应当针对某个专业或专门化方向,培养专业人才,实现核心课程模块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的有机结合。目前,毕业证模块教学内容相对稳定。技能比赛模块课程则是依据市场竞争与企业需求灵活多变。“1+X”证书制度由于核心课程的内在科学性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让整个课程结构体系具有充分的弹性,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中职学生为实现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这一目标,格外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包括技能比赛中的奋力比拼等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以求能够取得会计技能等级和毕业证。重新构建独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迫在眉睫。为积极响应“1+X”证书制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必须设置企业财务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模拟实习等课程,参照中职会计技能大赛的相关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点钞、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技能。实施“1+X”证书制度进一步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岗位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特点,加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四、中职会计专业评价体系影响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评价方式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效融通,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1+X”证书制度也体现了职业特色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技能大赛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有效融通是高效方法。例如:学校的考核可以兼容技能等级考试的要求,融入会计基本技能。联合财政行业协会、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共同开发出有实用价值的职业技能的标准,培训的方法,以满足学校职业培训与考核的迫切需求。考核采用分阶段、分模块的评价模式,将原有的终结考核转为阶段评价,让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业之中。从而打破传统的应试模式。全面实行过程的考核和综合的考核,为进一步完善“1+X”证书制度,建立与专业培养的目标、职业的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构建评价“1+X”证书制度模式,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五、中职会计专业服务社会的影响
        中职校在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也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国家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要用3年时间(2019-2021年),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补贴培训5000万人。中职校要积极宣传与企业、农民工、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灵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提升其知识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本领。中职学校也要主动与企业对接,拓宽社会服务面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创新型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中职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在“1+X”证书制度中得到了实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新时代劳动市场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具体要求,对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中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能够顺利进行,使中职学生能够更受企业青睐。同时,也促进会计专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杨艾.  教育与职业. 2013(3)
[2]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法分析[J].胡晓玲. 2016(12)
[3]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 魏宁.新课程学习(下). 2014(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