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上提问技巧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崔晓蕾
[导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
        崔晓蕾  
        黑龙江省香坊实验农场子弟学校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使得传统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学活动面临改革。小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阶段,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对教学成效的影响,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技巧;教学成效
        在教学改革以后,教育者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是在提问教学的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有些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语义不够具体、明确,这样就造成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如果教师能够加以剖析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学生对于问题回答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2)初中数学教师的提问缺乏梯度。有个别教师上课开始就提出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回答不出来就让学生继续思考,如果还是不能回答就会影响到教师的心情,还造成时间的浪费。如果教师把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有些教师的提问没有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造成提问流于形式。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刚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很多学生就没有机会去思考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就直接给出答案,长此下去就会造成学生不愿思考。
         二、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提升教学成效的措施探究
         (一)把握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互动式或对话式的方法提出问题,目的是希望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反馈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体现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情况,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教师逐渐掌握到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例如“对吗、听清了吗”已经不能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有效的提问技巧必须是在问题中给学生明确的数学信息。比如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首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一平方厘米和一平方米的大小,帮助学生了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等单位。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能利用一平方米面积做什么?”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面积观念,激发学生思考,并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己结合了起来,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抓住提问时机
        准确的抓住提问时机,能最大化的激发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要想把握提问技巧,需要教师适当的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利用生活中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困难的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帮助小学生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比如教师向学生提问:“五个一百和四个十组成的数字是多少?五十三个十组成的数字是多少?280是由几个一百几个十组成的?”等等。这样的问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激活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控制提问频率
        在教学课堂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使学生受到大脑刺激,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讲,对小学生大脑的刺激,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超出一定的频率,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甚至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学生更加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合理控制问题的提出频率,并且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在每次提出问题以后,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例如在讲解“吨”这一概念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以前学过什么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呀?”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发动思维,展开思考,随后一一的回答了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比如千克、克等,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千克与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出了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随后教师引入“吨”这一质量概念,通过学生脑海中对千克与克之间的理解,教给学生吨的相关知识。这种提问技巧,能实现连接各个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系统的作用。同时,合理的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新的数学概念,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良好的提问频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四)在数学错题中融入提问技巧
        在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错误,教师如果对错误资源加以有效利用,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运用提问技巧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将数学错题融入在提问技巧中。比如在应用题“小明陪妈妈去买菜,他们一共带了48元,买食物花掉30元,买肉花掉24元,小明和妈妈一共还剩多少元?”小学生由于思维惯性,大多数会形成“48-30-24=-6”这时教师问学生“小明和妈妈怎么剩的钱是负数呢?肉属于食物吗?”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自己的计算错误之处。这种化数学错误为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能最大化的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资源,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问能开发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良好的提问技巧,通过把握提问时机、提问频率和提问原则,发挥出课堂提问的最大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迟军英.小学数学课提问技巧与教学成效提升研究[J].数码设计,2017,6(11):163.
[2]赵亚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探讨[J].才智,2017(13):5.
[3]赵景燕.小学数学课提问的技巧初探[J].知识经济,2013(15):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