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立
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230601
摘要: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我国教育在不断的推进STEAM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工程等教学水平都相应的得到了提升,在STEAM教育理念的发展下,更是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展现出来。当代人在对科学与人文、艺术与创新的实践发展进行反思之后,随着诞生了STEAM教育理念,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顺应了我国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也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主旨,其蕴含了跨学科思想,可以弥补传统教育开展中存在的缺陷,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小学;STEAM教育;课程化实践
前言:
随着STEAM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等人为素养在STEAM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多的认识,并且将艺术融入到了STEAM教育中去,随之形成了STEAM教育潮流。在STEAM教育中更加注重对科学、工程以及技术的强调,将原有的学科界限打破,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重视对学生展开引导能够使用各种技巧实现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开展STEAM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彻底的激发出来。
一、STEAM教育理念的内容
STEAM教育的前身是STEM理念,是美国教育部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所提出的,将其与现今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相结合,从而提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是由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四个单词的首字母所构成,在长时间的发展之后,美国的教育机构就在原有的理念基础之上添加了艺术,彻底的促使其成为了STEAM教育理念。使用STEAM教育理念能够将原有的学科发展中存在的疆域打破,将多种的学科融合在一起,根据其自身所具有的多元化、灵活化以及现代化的发展特点,将自身的教育优势显现出来。在开展STEAM教育的过程中并不只是重视试卷上的成绩显现,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可以亲自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在STEAM教育中,教师会对鼓励学生对各种概念与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还能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正确进行鉴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取得高于课堂教师传授知识点的效果,让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将其应用在社会实践中去,提升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二、小学STEAM教育课程化实践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提升知识探索欲望
在开展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选用合适的方式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点探索的欲望,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了解与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部分的学生对于该方面的知识点认知还是比较少的,甚至于在该方面的学习时一个一穷二白的现象。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扩展自身的认知,能够在对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感兴趣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开展更好的教学课程。
例如教师在讲解章节中的内容时,可以在课堂开展之前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例子引进课堂,尤其是一般在生活中没有过多人关注的事物方面入手。对于小学2-3年级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对学生在日常中比较喜欢且常见的手工作品——飞机模型进行使用,在模型的使用上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够让你的飞机飞起来呢?飞起来的飞机能够飞多远呢”。当教师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可以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开始对飞机模型进行制作,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对存在的缺点进行总结。教师在可以课堂的开展中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引入课堂,能够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激发其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二)从兴趣入手,构建STEAM教育活动主题
小学生是开展STEAM教育的主体,所以在开展STEAM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够丰富活动开展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工作者在对活动主题的选择中,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的考虑,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始着手,对开展STEAM教育活动的方式与活动主题进行选择。例如,针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讲,“泡泡水”是一种最喜欢的玩具,所以教师在开展STEAM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就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开始对泡泡水进行制作。在整个活动的开展中,首先学生要明白制作泡泡水,需要先准备好水、洗洁精等液体,将其反复的进行融合,才能够得到优质的“泡泡水”。其次,当学生在吹泡泡工具的制作中,想要实现吹出更多的泡泡,就需要先制作出能够吹泡泡的工具。最后,还需要对“泡泡机容器”展开设计,促使泡泡机的外观能够更加的美观,学生就会考虑在泡泡机的外围粘贴一些图案、贴纸作为装饰。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泡泡水”制作与展示活动的开展中,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与制作中实现对“Science”认知,促使学生将自己作为制造高效泡泡的科学家,并且学生在泡泡制作的过程中将其化身成为强大的“工程师”。最后在对泡泡剂容器的装扮上,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满身艺术细胞的“艺术家”。在这样的一种活动参与体验中,能够促使学生的兴趣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开展更加快乐的学习。
(三)从实践开展,深挖STEAM教育的活动价值
STEAM教育课程的开展是以学生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参与式教学。在这样的一种参与式教学开展中,教师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并不断的鼓励学生开展反复的实践,教师也不可以轻易的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才能够激发起自身的智慧火花,教师在STEAM教育理念的支撑之下展开课堂教学,更好的将STEAM活动存在的价值展现出来。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秘密》一课中,笔者结合steam课程理念,联系年、月、日相关知识,从天文、外语、历史等多角度,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当中所存在的秘密,编辑了一本拓展资源包。体现了学科的融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在判断闰年的时候,在一开始会遇到比较多的困难并不会顺利的判断,尤其是当学生看到其他小组发现奥秘之后,心情就会变得更加焦虑,在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不断的鼓励,促使其能够反复的开展尝试,让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中进行摸索与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促使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也实现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充分的将STEAM教育活动具有的价值体现出来。
(四)从生活入手,拓展STEAM教育活动内涵
在开展小学的STEAM课程教育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的技能,所以教师就从日常生活元素中开始入手,对活动思路与主题活动展开寻找。学生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才能够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也只有这样的一种形式,促使小学STEAM教育课程的开展更具内涵。例如,学生在寒暑假时期,教室中的绿植就会出现无人打理的情况,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生活实践展开对学生的引导,制作出“自动浇水器”活动开展。教室的环境比较潮湿时,在课间擦过的黑板就会干的比较慢,影响下一节课程的正常开展,相应的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到“自动吹干机”设计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在与校园生活日常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展开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促使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核心素养也相应的得以提升。在STEAM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促使STEAM教育课程不断的进入到广大教师的视野中,并被广泛的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结语:
人们对成熟的科学技术、工程等进行使用,能够为自身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人工世界,虽然近些年STEAM教育课程在我国普遍的发展着,但是在源头上的理论基础研究并不扎实、课程体系不完整,以及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等问题的存在。但是STEAM教育的开展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就需要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STEAM教育展开各项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俊,吴秋红.小学STEAM教育课程化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Z2):65-67.
[2]张雪忠,沈群英.绿色的生活 绿色的教育——农村小学生态教育课程生活化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63.
[3]俞清.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实例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