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王香梅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王香梅
[导读] 试验组的盆地康复护理依从性要比对照组明显高出许多,P<0.05。结论 向初产妇产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同时还能够提高产后的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河北省馆陶县中医医院妇产科  王香梅  057750
摘要:目的 分析对初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能否影响其产后心理状况以及盆地康复护理依从性。方法 挑选初产妇共计120例,采用随机性原则划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盆地康复护理依从性要比对照组明显高出许多,P<0.05。结论 向初产妇产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同时还能够提高产后的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理状况;护理依从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中挑选自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共计120例为本次活动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原则将其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为60例。其中,对照组的产妇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7.44±3.74)岁;孕周范围在38-40周,平均周数为(38.33±1.23)周;试验组的产妇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为(26.23±2.64)岁;孕周范围在39-41周,平均周数为(39.67±2.53)周。纳入本次活动研究的标准为:(1)初产妇并没有慢性病史;(2)初产妇不存在神经肌肉病史;(3)初产妇在精神以及认知功能上都是正常状态。两组初产妇在基本资料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产妇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服务,具体包括医护人员指导产妇运动,向产妇提供饮食建议,母乳喂养等,同时适当的给产妇按摩子宫,记录产妇的恶露排出情况,指导有医嘱的产妇按时服用药物。
试验组的产妇采用的是针对性护理干预:
        (1)心理干预
        对家属介绍产妇心理特点,使家属明白实施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并争取到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帮助产妇调整心理状态;引导家属与产妇多交流,获知产妇的真实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满足,如果无法满足产妇,一定要向其讲明原因,获得产妇的谅解,尽可能的避免产妇将情绪藏于心中;创建产妇康复微信交流群,在群众分享产后修复、母乳喂养以及自我调节的文章或视频,鼓励群中的产妇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育儿心得,帮助并解决产妇所提出的问题;指导初产妇与家属在家中市场观看轻松愉悦的电视节目或活动,例如观看脱口秀或听欢快歌曲等,从而使产妇的情绪得到缓解。家属平日也要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尽可能的不予产妇谈论容易引发争执的问题,态度要保持平和,与产妇一起制定运动计划;引导产妇观看有益身心的书籍或纪录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家务劳动,获得家庭生活的成就感,并自我肯定;鼓励产妇在出院回家后,每周进行一次角色扮演,通过模拟角色来释放内心深处的情绪,使心底里的不快或烦闷都能够借助场景发泄出来。
        (2)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需要向产妇与家属讲明分娩过程对产妇的盆地肌造成的影响,讲解相关知识,使产妇与其家属能够明白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讲解产后如何预防感染,怎样避免出现产褥疾病等问题。产后三个月中产妇不可进行体力劳动,包括性生活和盆浴等,同时也要禁止长时间蹲坐,以防止给腹部造成压力,进而损伤盆底。
        (3)盆底肌康复训练
        产妇出院前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指导,使产妇了解如何做盆底康复操。首先,臂部运动。产妇应当在床上保持平卧,缓慢的将臂部肌肉收紧然后慢慢放松;接着是扭胯运动。通过臂部向外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胯部扭动,尽可能的让胯部从一侧倾斜到另一侧,并保持状态10秒后,放松;全身运动,产妇需要保持站立姿势,慢慢加快收放盆底肌的速度,然后分开两腿至两肩宽,慢慢的收放盆底肌肉,再下蹲后起立完成全身运动。最后就是提肛运动。产妇可以在提肛使原地冲刺跑也可以小步跳跃。另外,医院也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产妇产后实践指导产妇在医院进行盆底肌的康复训练。
        1.3.判定标准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每项共有20个条目,分值越高证明患者的抑郁或焦虑程度越严重。
将产妇的盆地康复护理依从性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完全依从(严格依照护理措施进行康复训练)、部分依从(未能依照护理措施进行康复训练)、不依从(不依照护理措施实施康复训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活动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试验组SAS与SDS的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之前,两组产妇的不良情绪评分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都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不良心理状况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试验组SAS与SDS的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由于分娩的过程因产妇体质的不同而不同,但几乎每一位产妇的分娩都要遭受很大的痛苦,而且产后恢复的时间也比较久,这就使得产妇身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常见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如果产妇对分娩以及妊娠等认识不足,就会在产后恢复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这些对于产妇的产后修复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产妇的心理状况,以及产妇产后的生理恢复情况,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宣传基本的健康教育,带领产妇做盆底肌康复训练,从而帮助产妇缓解因生产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使产妇保持愉悦的心理,促使产妇的身体尽快恢复。
        为此,本次活动研究中,通过SAS、SDS评量表以及对两组产妇的护理依从性对比可知,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产妇产后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此,向初产妇产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同时还能够提高产后的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俊荣,范潆月.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0):101.
[2]黄小芬.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01):115-117.
[3]徐菊芳.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8):157-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