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学开始逐渐创新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小学中的重点科目,学生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此时则需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纠错,积极引导其自行解决难题,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为今后数学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纠错的重要性,简要分析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纠错的措施,以期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纠错;措施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在认知水平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在解决数学题时,常常会产生错误。对此情况,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认知错误并及时改正。出现错误不可怕,但是如果没有改正,从而形成错误认知,则可能影响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有效纠错,指导其利用技巧与方法解决数学题,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数学学习水平。据此情况,本文主要从有效纠错的重要性出发,对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纠错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纠错的重要性
出现错误是做题时常常面临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很多小学生选择“应付了事”,并没有仔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只是进行机械的订正;还有的小学生没有及时进行订正,把错误堆积在一起,久而久之则会越发抗拒改错;还有一些学生“订而不正”,将错误进行匆匆订正,对订正的是否正确也不考虑;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直接抄袭答案。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和学生都应认识到纠错的重要性。
1、可将自身的错误认知进行改变
纠正错误也就是“亡羊补牢”,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所以只要及时将产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学生就可以及时形成正确认知,避免产生错误记忆。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记忆,这可能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情况,进而给数学学习造成困扰。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过程中,因小数的单位换算较为复杂,许多学生无法清晰的掌握单位进率和小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做题时会产生错误,比如对于1平方米2平方分米=多少平方米的问题,一些学生把答案算成1.2,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则应及时帮助学生了解错误出现的原因,令其了解清楚长度单位以及面积单位的相关进率,进而找到解题关键,改正错误认知。令其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平方分米=0.02平方米,所以1平方米2平方分米=1.02平方米”,杜绝漏“0”的情况发生。
2、可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
遇到错题时,学生们的改错表现可以从侧面呈现出其学习的品质,将错题进行及时的改正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出现错误不可避免,重点是要及时且认真改正错误,避免错误再次出现,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在改错过程中,也能提升自身严谨求实、反思、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纠错的措施
学习数学需要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纠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产生的错误,从中分析与思考错误本质,而后在教学中进行重点的讲解。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产生的错误的因素,而后“对症进行治疗”,便于今后对所学进行巩固,了解解题方法,在反思中寻求成长。具体的有效纠错措施主要包括构建“错题本”等,下面进行仔细说明。
1、将错误的过程进行展示,形成教学的资源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常常会遇见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此时教师需了解清楚学生们产生错误的因素,而后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错误的纠正,通过这一方式可将学生产生错误的过程进行展示,并将其作为教学资源,以此为依据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进而还可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改善其错误认知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养成纠错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运算律”一课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分配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出错。比如很多学生在进行132×97+2×132+132的类似题目时,通常会把计算的过程写为132×97+2×132+132=132×(97+2)×132+132=132×99+132=13068+132=13200,这样计算的结果虽然正确,且第一步同样运用了分配律,但是在整体把握上存在诸多问题。此时教师需纠正其固有思维,可利用网络多媒体的形式将正确且简便的运算过程进行展示,令学生对简便运算进行观察和思考,进而分析能够使用的运算律,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只有将解题思路规划清楚,才能快速且简便且正确的将题目解答。利用这一方式可促进学生尽快找到适宜的解题方式。
2、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解题思路
做数学题时产生错误的情况很多,此时许多学生及老师都会认为学生因为粗心所以引发错误,但粗心也只是因为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存在欠缺,所以出现错误,而后其即可认识到这一情况,而后进行弥补,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理清思路,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2]。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内容时,学生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时,可能会因未能考虑现实因素而导致诸多错误,比如“粉刷教师墙壁”的问题,一些学生将六个面面积和求出,这种运算方式就是错误的。深究其中的原因就是很多学生仅仅将表面积的运算方法死记了下来,反而将现实情况忽视了,没能把生活实际与知识相连接。所以在进行纠错的过程中,教师需利用实例为学生进行讲解,令其对生活进行观察和分析,有条件的还可构建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原真实的场景,而后进行正确解答。
3、将错题进行整理,加强反思
很多学生虽及时订正了错题,但是过段时间就会遗忘,所以教师应督促学生构建“错题本”,将典型的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上,加深印象,避免再次产生类似错误。错题本的建立需对错题进行竞选,学生需将自己不熟悉的错题摘录出来,而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举例和订正,对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阶段,很多学生会产生未将运算结果进行化简的的错误,所以学生需将其记录,而后做好反思。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对学生们的错误进行有效纠正,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及学生自身都学重视这一点,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及能力。
参考文献:
[1]柴莉莉,邢建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纠错"策略[J].考试周刊,2020,(51):59-60.
[2]邵毓.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纠错习惯的养成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