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
贵州省盘州市第十一中学 553537
摘要: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也带来了充足的动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促进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微课便是信息技术下衍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特征便是“微”,但短小的内容却发挥出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这也让微课在越来越多学科和领域得到了普遍运用。数学学科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而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生大多都感到理解和应用较为困难,而微课的应用则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微课;中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微课顾名思义,便是体裁微小的课程模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其内容主要以视频为主通常为5~10分钟,看上去似乎时间太短难以涵盖完整的教学内容,但实际上更加契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刚好覆盖学生兴趣的持续时间,而内容主要以碎片化和结构化为主,帮助学生抓住知识重点、建立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来说,由于知识结构和难度都异于小学,并且学科学习压力增加让很多学生都开始觉得学习困难,而微课的应用也能融入各种趣味性元素,并且微课本身也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概念讲解
概念知识的掌握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条件,只有掌握了概念知识,才能为数学解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便是知识基础不足,同时理解能力不高,在数学概念知识的掌握上效率较差,理解深度也相对不足。而若想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并掌握概念知识,便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只有完全理解才能掌握概念的类型、缘由、应用方式,期间微课则能发挥明显的辅助作用。教师需要预先制作好微课视频,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学生设计生动的讲解视频,之后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分享,让学生在课下也能自主学习,随时随地都能观看,对数学概念知识具有更加确切的了解。
如在教学《二次根式》时,教材中针对二次根式的概念解答只有“形如√a的代数式便叫做二次根式( a≥0)”学生在刚接触这一概念时,很可能在理解方面产生偏差,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对于二次根式的理解来设计制作微课视频,并通过幽默生动的图文、动画、语言来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学习,反复揣摩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加深知识记忆,起到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习题的解答
习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评测,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种锻炼,而中学数学教学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并参透各种经典例题,领会其中的特点和精髓,才能实现学习上的触类旁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具有明显帮助。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例题,确保例题在题型和解题方法等方面具有代表性,通过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分享,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自己思考和总结。教师可以将每个章节或知识点有关的重难点习题收录整合,并配合教师自身的解题讲解制作为习题解析类的微课视频,有利于学生在课下反复观看,避免课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遗漏现象。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证明题时,教师可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来展开,剖析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条件与特殊条件,只需要找到其中的两个条件便可以将第三个条件作为结论。这种方法的优势便在于简单易懂,也利于证明。
三、课后指导
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课堂学习巩固和习题训练都是非常高效的方法,而课堂学习过程的巩固学生常常难以记忆,并且习题训练也没有较为多样化的选择,因此课后复习常常找不到方法。通过微课的应用,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视频录制功能将课堂讲解过程录制下来,之后通过后期剪辑将重点内容总结到一起,便成为了一节重点梳理和回顾的微课。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情来设计层次化的习题指导,在微课视频中设计趣味性习题,并在视频后附带习题讲解,可以让学生观看习题后尝试着自主解答,在解答完毕后观看习题讲解来对照答案,若答案和过程相同则代表做题正确,若思路不同但结果正确则代表学生在解题上另辟蹊径,而解题错误也可以根据微课的讲解过程来找到错误的点并改正。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梳理归纳、简易概念题、中等计算题、高难应用题等几种题型设计层次性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复习,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习题以及多元化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参透习题,而之后在课堂中也可以让学生们交流解题经验和方法,与教师互动求解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课业和课下学习进行评价。
结束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视频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信息化也将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向。虽然目前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微课本身的优势使其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但教师在应用时也要注意应用方法,微课的设计内容要充分立足于学情,结构要简明扼要突显重难点,体裁要短小经验抓住学生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加愿意通过微课来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