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五年级计算教学存在问题及改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 黄丽丹
[导读]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 530000
        黄丽丹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  530000
        [摘要]:数学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前提,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数学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改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老师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现在的数学计算教学,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更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依旧遇到了许多挑战,如果教师能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学生的计算能力将有质的飞跃。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的数学是以基础教育为主,而计算是基础教学的基础,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课程的大部分,在考试中也是占半壁江山。学生计算能力和水平除了少部分先天性因素外,大部分是由教师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的。教师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提高,指导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计算结果的准确率,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计算错误除了自身原因,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同样存在某些问题。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关注学生的探究、合作与实践,重视学生计算结果的准确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学生的计算习惯、基础知识的掌握、算理理解的程度、计算练习的题目设计等。
1.算理讲解不到位,学生算理理解程度不深
        算理是数学基础理论,包含许多重要的数学基础内容,其中包括数学概念、定律与性质[[]]。算理可以简单理解为计算原理,而算法是用于解决计算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但是算理则是解释计算的原理,是一切计算方法的规则源头。算理能够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计算解题思路,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3]。但是算理相对复杂、抽象,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很难表达,往往只表述了表层的意思,而没有借助别的情景措施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此外,在学习算理的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总结归纳,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缺乏通过思考、理解、分析等能够快速认识算理的过程,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利用算理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2.教学方法古板老套,学生学习兴趣低
        虽然新课程改革后一直强调以生为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做不到,通常是自顾自地上课,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被动接受知识。计算相对于图形与几何等内容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层不变的过程,一步错步步错的学习压力,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计算学习。而对于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孩子来说,对计算学习不感兴趣,教师教学模式枯燥乏味、毫无新意,长此下去,学生就会越来越厌烦计算学习,对计算也会失去耐心,甚至对数学这门课程学习也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教学过程,选取丰富多彩的教学事例,提高学生计算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计算习惯培养不到位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但计算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运算,忽略计算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而教师也没有加以引导。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有学生在进行计算过程中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或者在利用草稿本进行计算时,也没有思路安排,没有排版,想在哪里运算就在哪里运算。不会合理、科学地使用草稿本进行计算,在检查验算的过程中,就会找不到运算过程,影响学生整体阶梯效果。此外,在计算问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忽略进位、小数点等细节,影响计算结果。


4.习题设置缺乏针对性,多做题导致排斥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无味,小学生的注意力差,如果练习题量过大,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为了应付老师而随意完成,错误率就很高,也无法体现学生计算的真实水平。如果在做练习题时,教师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又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量适中,学生基本都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正确率自然就会更高了。因此,每次计算时8题左右就行,做到精讲精练。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改善对策
1.重视算理教学,抓住数学计算要点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讲清算理、揭示计算规律,使学生了解计算的过程和原理[[]]。学习算理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么算,这样计算的依据、原理是什么,教师在进行算理教学时要切记,算理的记忆形成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和重复烦躁的计算练习。在进行数学计算的例题教学时,要选择直观的方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学习。例如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不应该让学生死板记忆计算方法,而应该从分数的意义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时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铺垫。
2.更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技能。以实际的例子作为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利用分月饼的日常问题切入,分同样的并为什么3块饼和张饼同样多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计算化难为简。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在灵活掌握计算能力后,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设定特定的情境时,也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更贴近生活的学习中了解计算的目的。
3.重视学生计算习惯培养
(1)认真审题
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是计算教学、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基础。
 (2)认真演算
        随着年级的逐步提高、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知识难度的增加和思维水平的变化,相当一部分问题仅靠口算是无法正确解决的。只有借助笔算,认真演算、反复核对才能成功。
(3)及时验算
        验算是检查计算结果最好的方式,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责任感的过程。在计算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需要在初步计算后仔细检查,以判断数字是否与问题的含义一致,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以便发现和纠正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计算习惯影响计算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审题认真、规范书写、仔细计算、估算合理、及时校对、反复验算、检查无误的习惯,清晰有序的书写每个计算过程。
4.习题设置有层次、有针对性
        教师在带领学生们进行计算练习的时候,也可以依照不同学生的具体计算能力而设定不同的练习题目,对于数学计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教师就可以布置有难度、计算过程较复杂的题目,让这部分学生也能突破自我。而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依次进行各个题型基础部分计算讲解,并布置基础性练习任务,让他们首先打牢基础。如果有的题目全班同学都能很顺利地完成计算解答,教师就可以将这类型的计算题从今后的练习题中剔除,让学生能够用有限的时间得到更有效率的提升。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利用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利用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利用科学合理的计算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雨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读写算,2018(33)
[2] 王静.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6)
[3] 刘春艳.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J].初级教育教学,2020(15)
[4] 李红梅.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教改课改,20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