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小学五年级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李轩羽
[导读] 受新课改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李轩羽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530000
        摘要:受新课改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需要第一时间对方法进行调整、创新,形成全新的教学体系。对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小学五年级计算教学作为案例,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在这一基础上,从不同的层面入手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提出强化小学五年级计算机教学效果的主要策略。目的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在践行新课改要求的同时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五年级;计算教学;策略

        前言:学生的计算能力上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法则的掌握;二是计算能力的形成。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高度概括,它是计算方法规律性的反映,学生掌握计算法则不仅要懂得技法则如何计算,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则计算法则,所以理解是掌握计算法则的关键。而计算能力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正确计算的迅速,是在掌握计算法则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练习方法而形成的。
1.基于新课改下小学五年级计算的教学现状
        为了能够掌握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五年级计算教学的现状,主要采用听课方法、自我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分数计算和小数计算占有较大比重,而这两部分也是诸多学生十分头痛的内容,增加了教师讲解的难度。结合调查与分析能够发现,在计算中通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是小数除法计算或者小数乘法计算的环节中,出现运算数字错误、小数点位置错误、计算过程通分错误的现象。而这部分错误的问题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和处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计算教学的进度。因此教师需要加大对计算教学的重视力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当前的教学现状,避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于新课改下小学五年级计算教学现状的原因
2.1 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薄弱
        在当前五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基本上就是将知识的讲解作为重点,却忽略了计算的指导以及练习。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也会对数学知识形成一种错觉,即缺少对计算练习的重视。所以通常会将计算作为日常学习和练习的次要内容,不肯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多动脑筋。久而久之,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甚至还会出现运算马虎、数字不准确、缺少验算习惯的现象。
2.2 计算练习时间明显不足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五年级计算教学过程中,很少安排计算练习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当前小学生所获得的计算练习时间明显不足,难以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水平。主要是由于教师会将相当多的时间用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所以会留少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的,如果长期缺乏相应的计算练习,那么则会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无法提升,甚至还会出现下降的现象。
2.3 计算教学方法有所欠缺
        首先在五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算理和算法方面的引导和指导。由于算理属于算法的基础,而算法属于算理的表现。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大对两方面内容的重视。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师通常情况下无法实现算理与算法之间的有效融合,只是结合基本的计算题目对方法进行简单的讲解,致使学生存在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现象,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很难明确计算要点,甚至会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忽略了估算与口算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数学考试中,所涉及口算估算的内容相对较少,所以教师会忽略其在日常练习中的地位。但正是由于学生不具备较强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所以在运算的过程中才会出现低效率、低正确率的现象。
3.基于新课改下小学五年级计算的教学策略
3.1 重视训练,养成习惯
        由于计算教学属于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循序渐进的前提下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基础能力,以此来实现计算教学的目的。首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尽可能提高计算正确率。由于当前小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往往越简单的题目越会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所以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题目的展示,鼓励学生自己进行题目的审阅,掌握题目中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例如,在0.579*5.8+5.79*0.42的计算中,从表面上分析属于普通的混合运算。但如果对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则会发现,若是可以将0.579扩大十倍,并且将5.8缩小十倍,那么最终的计算结果不会发生变化,并且还能够提高计算的便捷性。其次,日常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通过此种方式降低计算结果的错误率,提高计算准确性。
3.2 算理算法,相辅相成
        首先,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算法的训练。对于同一算里的不同题目,需要采用针对性的练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在计算小数除法的过程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是最常应用到的算理,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算理完成计算题目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小学生对此算理予以熟练应用。而对于算法来说,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有效锻炼,并且加深学生对算理的认识,深化计算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运算简易方程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确简易方程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可以掌握同类题目的运算规律,提高解题效率。
3.3 口算估算,掌握技巧
        首先,教师需要持久性的对学生口算能力进行训练。即使是五年级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口算训练,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每天可以为学生安排一道计算题目,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另外,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比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一些规律性的题目,如1/2等于0.5、1/4等于0.25、3/4等于0.75等。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的计算中十分常见,如果可以对其进行储备,那么能够为小学生的计算提供诸多便利。其次对于估算的练习来说,需要渗透到日常的课程活动中,通过此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演算能力。例如,在练习小数乘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采用四舍五入或者取整数的方法完成估算,以此来获得一个大概的数值,然后再进行精准计算,并以此作为最终验算的依据。
结语:综上所述,结合本文的分析能够发现,在当前的小学五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具有传统性的特点,并不能有效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加大对计算练习的重视力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对课程模式的创新。不仅如此,如果能够立足于课程的教学实际,还能够提升教学方法的适应性,积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便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改善计算教学的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唐恒钧.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教学的个案研究——以“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探索”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03):355-360.
[2]罗玉.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17):36-38.
[3]张宏伟.全景式数学教育对“迁移”的全景解读[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14-17.
[4]梁维都.辩答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50-51.
[5]王明丽.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