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微课制作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李惠华
[导读] 通过制作“贵州省情”微课并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
        李惠华
        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通过制作“贵州省情”微课并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可更好地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和发挥学生学习地自主性,增强“贵州省情”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网络时代的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利用网络开展课程教学已进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而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也得到广泛应用。微课即是以视频呈现的课,其特点在“微”。教师把课程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随时点播学习。“贵州省情”作为贵州省开设的一门高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自2007年开设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但由于教学时数少和师资力量有限,部分高校的授课情况不尽如人意。因此鉴于“贵州省情”课程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贵州省情”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高校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微课运用到“贵州省情”的课程教学中。
        一、“贵州省情”的微课制作
        要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其关键就是要设计好录制好微课。微课制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选题抓住核心
        微课的选题是关键一环。微课的教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贵州省情”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教育、卫生等等。微课教学内容含量小,不可能将教材涉及的内容全部涵盖。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应对课程内容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将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用于制作微课。比如在“自然生态”这部分内容中,我选择了“特定的自然条件对贵州发展的影响”来制作微课。这一选题既体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起来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计新颖合理
        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至8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设计微课时,首先课程的导入要尽可能地通过一个简短的设疑或通过新颖的途径快速进入课题,以便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比如在“贵州历史”这部分内容中,我选择“明代贵州”来制作微课。微课的导入是将西汉一直到明代以前各不同历史时期朝廷对西南地区在治理方式上的变化作为线索,提出“明代朝廷是如何加强这一地区的统治?”从而进入课题。其次在微课内容讲授时语言要求简练生动、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知识点的阐述要准确无误,不应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微课内容讲解完成后最后的课程小节必不可少,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但一定不能过长,力求简短精炼。
        3.课件力求精美
        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制作实用有效的课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课件可以为教师的授课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并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难点,同时也提示学生的关注,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课件的设计从整体上看要具有美感,使人赏心悦目。具体说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课件的首页要清晰,微课的相关信息要清楚准确,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微课的内容和授课者;二是课件背景要干净,不要过于复杂或花哨,但也要避免没有背景或纯色的背景;三是课件文字内容要有启发性,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求,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文字的大小要适中,颜色最多两种,排版要又美观大方。四是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适当增加动画效果,但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4.制作精益求精
        完成课件和讲稿后就要进行微课录制,录制微课更是精益求精。要拍好微课,我们要对课件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把要讲授的内容熟读记牢。微课内容不能太多,所以语言一定要精炼,逻辑性要强,前后内容的衔接一定要连贯,用最短的时间,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说清楚问题,使人听过之后印象深刻。同时微课录制时,声音要响亮,抑扬顿挫,要控制语言速度和语言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
        微课录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核。由于录屏软件的运用比较容易操作,在后期制作时即使在录音过程中有任何错误或问题,我们可以从错误的地方重新录制,最后在编辑是将错误语段删除即可。因此微课录制完后要求我们对录制的音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聆听,对视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观看,从中发现并记录每一节点出现的问题和瑕疵,有问题和瑕疵的地方还需进行修改的重录。这样经过后期多次反复修改剪辑后,一节微课才算完成。所以一节微课最后要录制成功,并达到自己的满意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过程虽很辛苦却倍感充实。
        二、微课在“贵州省情”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我省各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完善,许多课程开始走向网络化,但部分高校的“贵州省情”课教学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师资力量紧缺等的问题,“贵州省情”课程无法保证开设或是安排学生自行学习。微课是技术进步与教学发展的完美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社会进步的需求。“贵州省情”的微课制作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缓解师资匮乏的矛盾,让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不断改进教学。在“贵州省情”微课的教学实践应用中,我认为微课的制作与应用可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1.微课可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制作微课就是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积极性不高。微课是使用网络技术在几分钟内就某一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视频课,时间虽短,但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它包含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教学资源。从微课的选题、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视频录制及后期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倾力付出。教师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教学经验积累和综合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因此借助微课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可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和专业发展。
2. 微课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学生常常被置于课程内容的被动接受地位,严重缺乏个性与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将录制好“贵州省情”微课上传至学校服务器,通过学校的校内网络教育平台和搭建的教学资源数据库等教学系统的支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微课是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清楚不明白的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同时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访问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向,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不足等,有助于教师实现更加人性化的教学。
        以上是我在制作“贵州省情”微课过程中及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微课的制作和在教学中的应用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积累和总结,最终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小刚. 基于微课的在线教学模式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
[2]李斌. 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
[3]姚志通. 微课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19.6.
[4]唐红江. 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应用中的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



        
贵州医科大学教学工程项目
编号:2018030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