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去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0/9/1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林红
[导读] 研究分析去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我院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总共是352人次为观察组,
        林红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 571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去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我院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总共是352人次为观察组,输注?悬浮红细胞是1805人次为对照组,收集相应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但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浮红细胞及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均能有效避免输血不良反应,但选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方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去白血胞输血;不良反应;悬浮红细胞

        输血是一种将相适应的健康血液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以增加患者血量,改善患者血压循环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1]。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可以发现,在输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由于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及巨细胞病毒(CMV)和人T淋巴细胞病毒(HTLV)-I/II感染等引起的非溶血性不良反应。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难治,临床在进行输血治疗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2]。本研究将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对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和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我院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总共是352人次为观察组,?悬浮红细胞是1805人次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178例,女174例;年龄22~78岁,平均(47.29±15.18)岁。对照组中男911例,女894例;年龄20~70岁,平均(46.14±14.52)岁。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三联袋采集全血后在(4~2)℃环境下以5000g离心7分钟,分离血浆,置于空袋。将另一只转移袋内红细胞保存液加入红细胞袋内(用量为原血浆1半左右),制成悬浮红细胞。静脉输注前,上下反复颠倒数次混匀,2个单位的悬浮红细胞一般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观察组在制备完成悬浮红细胞后,再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将悬浮红细胞进行过滤处理,去除99%以上白细胞,红细胞回收率为92%以上,制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再进行输注。输注方法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采血、悬浮红细胞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输注等过程中全程执行无菌化操作流程。完成悬浮红细胞及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后,在使用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相合后在进行静脉输注。输注中,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输血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后未见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发热10例,荨麻疹、皮疹4例,发热、轻度呼吸困难1例,心悸、轻度呼吸困难1例,腰背痛1例,心率增加1例,共计发生相关不良反应18例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x2=1.0050,P=0.3161(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输血治疗方式也有一定改进。悬浮红细胞输注是在全血经过离心处理分离去除上层血浆并在剩余的红细胞中加入相应添加剂可形成悬浮红细胞。而经过去除血浆的悬浮红细胞输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其输注不良反应,其加入添加剂可以降低其粘稠度,使输注更为顺畅[3]。悬浮红细胞输注在血流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急性出血造成的贫血、贫血合并高血钾症、贫血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等病症中应用广泛。
        但即便是输注去血浆的悬浮红细胞,并在输注前按照规范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后,在输血后也可能形成相关并发症。而据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其中白血胞是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4]。而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大多数白细胞后通常可以进一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探讨去白血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分别对我院近期进行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及?悬浮红细胞输注患者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的观察组输注后未发现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而输注常规悬浮红细胞的对照组患者其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虽然高于观察组,但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悬浮红细胞输注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方式输血均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但去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可以更进一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莫水群,曾月婷,蔡肇丽, 等.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124-126.
[2]缪小花,陈娟,吴春梅.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8):141-143.
[3]王艳红,聂莹.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3):79-80.
[4]向艳丽,周晓玲.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0):158-160.
[5]章佳婷子.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