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使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刘想梅
[导读] 探究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使用合理性。方法:于我院呼吸内科选取研究对象63例,均需接受抗生素治疗,符合抗生素使用条件,并在组内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
        刘想梅
        荆门市京山市三阳镇卫生院   431803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使用合理性。方法:于我院呼吸内科选取研究对象63例,均需接受抗生素治疗,符合抗生素使用条件,并在组内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分析抗生素选择和使用的合理性。结果:6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抗生素,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阿奇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钠等多种抗生素,用药方式包括一联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和四联用药,且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包括剂量不合理、用药无指征、用药时间不合理、重复性用药等问题。结论: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类型较多,但也有些许用药不合理问题,影响了用药安全性,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好防范对策,提升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选择;改进措施
引言:近年来,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如常见哮喘、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均会对患者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伤。目前,环境污染情况严重,并滋生了许多的病菌,多数人在室外活动时均可能会受到空气中病菌的侵袭,进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菌类型较多,如常见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着较高的风险性。临床上对于呼吸内科疾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且随着当前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抗生素类型愈加多样化,但抗生素能够在杀菌抑菌的同时对患者身体产生影响,同时,部分病菌也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应严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本次实验中,回顾性分析了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选择及使用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中共选取63例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均患有不同类型的呼吸内科疾病,包括24例支气管炎、19例慢阻肺以及20例哮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临床症状,符合实验入组标准。63例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6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57岁,平均年龄(49.36±1.58)岁。
1.2 方法
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前,医护人员要明确患者的病症情况,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确定是否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本次实验需对6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抗生素用药过程中的不合理问题。
2.结果
2.1
表 1 抗生素用量分析(n/%),

63例患者中,一联用药18例,二联用药23例,三联用药15例,四联用药7例,占比分别为28.57%、36.51%、23.81%、11.11%;同时,所应用的抗菌药物类型也较多,如头孢他啶、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用量较多,其用药量如表1所示。
2.2
表2 用药不合理分析

据分析来看,63例患者中用药不合理情况13例,分别为剂量不合理、用药无指征、用药时间不合理、重复性用药,因以上因素导致的不合理情况例数分别为6例、2例、2例、3例,占比分别为46.15%、15.38%、15.38%、23.07%。
3.讨论
可导致呼吸内科疾病的致病菌较多,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较大,抗生素是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的常用药物,且抗生素较之普通药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会因药物选择及应用不合理而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甚至是适得其反。目前,抗菌药物类型具有多样化特点,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但由于部分病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因此风险程度也较高[1]。
据本次实验回顾性分析来看,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中存在剂量不合理、用药无指征、用药时间不合理、重复性用药等问题,对此,药学部门应加强用药干预,针对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好防范措施。第一,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必须要遵循病原学诊断原则[2]。前文中提到,可诱发哮喘、肺炎、慢阻肺等严重呼吸内科疾病的病菌较多,在治疗前,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病原菌检测工作,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带领患者做好全方位检查,尤其是致病菌检查,首先应进行病菌培养,然后进行药敏实验,明确病菌类型,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进行病原学诊断前,一般需采集患者痰液作为检验标本。第二,联合用药并合理配伍。由于部分患者病症情况较为复杂、混合感染或者单一抗菌药物效果不佳,则可以选择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但在联合用药时,要遵循药物合理配伍原则,如若将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类联合,能够提升药效的持续性,并阻止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同时,不合理的药物配伍也会影响药效发挥甚至是起到反作用,如β-内酰胺类药物和大环内脂类药物联用会极大的降低药效,并会引发拮抗作用。第三,规范给药途径、给药次数。抗菌类药物的给药方式也有所不同,且同一种药物也会有不同的药物形式,可提升用药针对性,但也可能会导致给药不合理问题的出现,一般情况下,需根据患者情况、药物类型来选择用药途径及给药次数,如对于依赖性较强的头孢菌素、青霉素,不可每次均使用相同剂量,应保持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剂量;同时,若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较轻,应降低用药剂量,并可采取口服给药,若病症情况较为严重,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并选择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抗菌类药物的选择及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情况,需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干预,提升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浩春,窦立新. 试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2):378+388.
[2]朱惠新. 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的研究[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03):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