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桓台县果里镇周家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6411
摘要:目的:观察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用药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对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用药对策和措施。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分别为皮疹、心慌以及血小板或白细胞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全部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严重反应。结论: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观察,并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后续给出针对性较强的用药对策,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对策
引言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抗生素药物,含有头孢烯成分,可以对患者体内的细菌细胞壁进行有效的破坏,并且对细菌的进一步合成、繁殖等进行有效抑制,以此达到治疗效果[1]。更为关键的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实际使用当中,安全性相对较高,所以称为很多医生的首选药物。但是,受到抗生素药物滥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中,一些患者也会出现不良反应,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安全较为不利,如果无法及时处理,甚至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事件。基于这一背景,做好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20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本次研究的内容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且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选患者中男性为62例,女性患者为58例,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67岁,患者患病至入院时间为6h~2d。
患者纳入标准为:①经临床确诊为感染疾病;②符合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指征;③个人资料完整。
患者排除标准为:①精神功能障碍患者;②意识状态紊乱对象;③头孢菌素类药物禁忌症;④肝肾功能衰竭;⑤恶性肿瘤患者;⑥中途退出研究对象;⑦个人资料不完整对象。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需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应进行严格监测。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立即上报给医师。此外,对于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相关人员也需要对其实施必要的心理疏导,避免其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排斥心理等,以免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针对所选择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并简要总结。
2 结果
在所有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皮疹为4例,心慌为3例,另外3例为血小板、白细胞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抗生素药物,可以对患者体内细菌的细胞壁进行较强的破坏,进而实现有效杀菌,并且对细菌的选择性较强,可以抑制细菌的进一步繁殖。
在发挥抗菌功效的同时,几乎不会对患者身体产生较强的毒性反应,所以这是一种高药效、低毒性的抗生素药物。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药事业的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头孢菌素类药物凭借其自身抗菌谱较广、毒性较低且药效较强的优势,成为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药物。但是,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一些患者甚至会出现耐药性或者赖药性的情况。患者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不仅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其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此外,头孢菌素类药物如果出现滥用,也会造成医疗资源出现浪费,并且降低医疗资源的使用率。
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皮疹、白细胞含量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患者相对较为少见,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这是因为患者胃肠道的菌群水平出现了失衡情况,造成体内胃肠道中维生素B出现缺乏,进而诱发腹泻或者腹部疼痛等情况。在本次研究当中,所有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未见严重患者,主要为皮疹、心慌等,且患者接受及时干预后症状好转,恢复正常。
对于临床医护人员而言,需要严格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规范和相应要求,医师需要结合用药规定等,对患者的病情类型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病情发展状态,选择相应的药物种类和药物剂量,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降至最低。在患者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医师需要与药师进行密切的配合,互相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且结合具体规定等斟酌用药处方。医师与药师的配合,可以预防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滥用,并且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在进行给药之前,医师与药师需要分析患者的既往用药史,还要掌握其肝肾功能等指标,这样可以对用药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也利于对患者病情加以评估。
医院方面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督。小组成员需要对医师开具的处方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并且出台相应的用药规定,规定内容要结合本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特点等,以保证针对性较强。在处方点评中,重点分析患者处方内容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处方,需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开具处方的医师,让其提高重视程度。小组成员也需要定期开展院内培训,重点针对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知识等,让其提高认识,并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等的规范使用方法。
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除了需要制定合理等的治疗方式,还需要对患者可能在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与分析,护理人员也要针对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和预防。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并且对处理技巧较为熟悉,这样才能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及时处理,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在患者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严格监测,并且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在患者出现异常反应后,第一时间进行记录,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方案调整、优化等提供科学参考。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和家属开展必要的健康指导,将用药的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还要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提前告知对方,让其有心理准备。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之后,需要第一时间上报给患者的主治医师,避免因为未能及时处理而延误治疗等。对于已经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医师需要先暂停治疗,并且对其血压、呼吸状态与脉搏等进行严格的监测。针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还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做好家属的安抚,避免患者家属情绪较为激动而引发护患纠纷等。而针对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需要相关人员做好解释和安抚,避免患者本人因为害怕发生不良反应而出现排斥治疗的情况。
4 结语
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向其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要求患者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患者随意暂停用药或者更改用药剂量等,这样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个人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何彩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对策[J].北方药学,2020,17(07):161-162.
作者简介:
张玲,女,1981.1.8,汉族,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