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章
北京市昌平区崔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2212
摘要:探讨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组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有推广价值。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中医针灸;脑卒;运动障碍性偏瘫治疗;临床应用价值
脑卒中实为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临床常见病,还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脑血管病。此病起病急,病情多危重,后遗症多,且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当前,我国有脑卒中患者700万,每年新增150万以上,大约有75%在发病后会留下诸如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一、首组调查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收治的中老年脑卒中患者76例,均经MRI、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与中华医学会于1995年所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各项生命体征维稳,且意识清晰。排除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另排除意识、智力障碍者及精神疾病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每组均为38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区间45~80岁,平均(71.4±8.5)岁;病程1~10年,平均(5.6±1.4)年。
观察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区间45~79岁,平均(71.1±8.3)岁;病程1~9年,平均(5.4±1.2)年。两组年龄等资料经系统化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患者对本次研究均了解,且签有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西药治疗,即采用甘露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61),静滴,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0.25~2.00 g/kg/次,每天1次;血栓通(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Z44020284),静滴,每次70 mg/次,每天2次;持续用药30 天。:
当患者处于急性期时,秉持活血化瘀、通腑醒脑的原则;而处于平稳期时,则坚持活血、益气及肝肾同治的原则。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维稳后,取曲池、风池、丰隆、肩髑、合谷、阳陵泉及四神聪等;若有肘部拘谨情况,则加小海穴、取三里;踝部拘挛:太溪、照海、解溪;膝部拘挛:阳谷、曲泉;手指拘挛:后溪、八邪;烦躁者:内关、大陵;言语不利:通里、哑门、廉泉。操作手法:行平泻、平补法,留针,时间为30 min,持续施针10 天。
观察指标治疗后,用Fug-Meyer运动量表,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如果总分小于50分,即为重度障碍;如果在51~85分之间,则中度障碍;86~95分即轻度障碍;96~100分即正常。
(三)统计学方法
SPSS 23.0处理数据,针对计量资料,由(x±s)表示,t检验;若组间经比较,有明显差异,由P<0.05表示。2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轻、中、重度障碍患者数相比对照组,显著少于后者(P<0.05);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数则多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组别n重度障碍中度障碍轻度障碍正常观察组382*4*26*6*对照组38712181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3
(四)讨论
讨论脑卒中运动障碍性偏瘫又被称之为半身不损、中风,其在所有临床疾病当中,属于一种具有较高致死率、致残率的疾病类型,即使患者经治疗得以幸存,也会留下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功能障碍,有时甚至是四肢均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所以,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速四肢运动功能恢复,减少致残、死亡率,此乃该病病治疗的首要目的。
(五)结论
传统中医理论指出,要想治愈脑卒中运动障碍性偏瘫,需高度刺激中枢神经,恢复处于堵塞状态的脉络,保持气血顺畅,恢复肢体原有功能,最终达到治愈偏瘫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外邪期间静脉持续淤血,或长久气虚而造成气血难畅,乃是中风的主要病因,这些因素持续进展,最终会对神经、肢体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治疗此病,需合理选择机体的主要穴位[1],
二、二次实验复核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与《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中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且经头颅MRI确诊。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规范化西药治疗,观察组32例在规范化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 例;年龄为41一79岁,平均63· 1 ± 6.4岁;合并症:24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冠心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40一78岁,平均62.5 ± 6·8岁;合并症:25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冠心病。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 > 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人院确诊后采用西药规范化治疗,以改善卒中患者运动偏瘫神经功能恢复,观察组在规范化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急性期遵循通腑醒脑、活血化瘀原则,平稳期则遵循肝肾同治与益气活血原则。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取穴,主要穴位如下:四神聪、合谷、阳陵泉、外关、丰隆、肩髑、太冲、曲池、风池以及环跳;若患者肘部拘挛则另取三里与小海穴;若踝部拘挛则添加解溪、照海以及太溪;若膝部拘挛则添加曲泉、阳谷;手指拘挛则添加八邪、后溪;言语不利则添加廉泉、哑门以及通里;烦躁添加大陵与内关。具体操作:使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疗程为10天。
(三)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予以评定,使用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对其日常生活质量予以评定,使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对患者运动功能予以评价。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I &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对比以p < 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前为3 ± 6·5分,治疗后为87 ·5 ± 7 ·4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8 ±6·7分、76.2 ± 6.9分,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明显(p > 0·05,t: 0·352),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5 · 376)。
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前为 134.6土24· 1分,治疗后为190·5 ± 38 ·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33.8土23.7分、170.1 ± 3L2分,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明显(P > 0·05,t:0.964),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 10·265)。
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前为19·4 ± 2·8分,治疗后为39.2 ± 5 · 3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9.2 ±3· 1分、33 · 1 ± 4.2分,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明显(p > 0·05,t=0·25D,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4·052)。
(六)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脑组织损伤,高级运动功能由大脑支配,此时无法随意控制运动功能,被中枢痉挛性瘫痪所取代,即低级中枢控制下基于痉挛的异常运动模式。此时脊髓反射亢进,肌痉挛主要表现为抗重力肌肌紧张,产生偏瘫独有的异常运动模式,主要特点为反射亢进、运动协调控制功能受损、肌张力异常以及平衡功能异常等。当前西医治疗疗效一般。
三、结束语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缺 血性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等。 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 病、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先天性血管病 等。脑卒中是我国的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 高,开展脑卒中康复,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 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高尚忠,林兵.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