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李雪健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李雪健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木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引起人们重视。
        身份证号码:12022519850911XXXX  天津  3019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木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引起人们重视。本文从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混合而成。随着技术的更新,混凝土也接受了改进,以满足当前工程施工的需求。混凝土具有快速成型、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是土木工程中的常见材料。混凝土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接下来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现阶段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温度裂缝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有时候是在室内进行的,这就会产生室内外的温差,这就会使混凝土出现内部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形变,最后导致土木工程表面出现裂缝。在施工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出现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会依据温差的大小而出现不同大小的裂缝。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这一情况,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这一现象。在进行搅拌的时候,可以加入缓凝剂。缓凝剂可以增加混凝土凝固的时间,进而就可以避免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温差较大的现象了。除此以外,也可以适量的加入一些钢筋或者是纤维,这些东西也可以减少土木工程裂缝的出现。
        1.2露筋
        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露筋问题有着较高的出现概率。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所构成的:①钢筋;②混凝土,钢筋和混凝土的结合,能够极大的提升混凝土结构强度,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时候应用混凝土,能够有效的避免钢筋外露。混凝土具备较高的粘度,钢筋和混凝土的融合,则能够有效避免露筋问题的出现。一旦粘合度不达标,必然就会导致出现露筋等质量问题。
        1.3没有将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落实到位
        (1)养护不到位会使混凝土内的水分快速蒸发,进而导致脱水现象。这类问题将会使已经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无法完成水化过程,最终影响到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2)如果养护不到位,那么在缺乏足够稳定性且粘结力较强的结晶条件下混凝土表面便会出现大面积的粉状及片状脱落,这会使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没有达到规定强度时便出现水分的过量蒸发,最终将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变形。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
        2.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材料质量和整体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泥,这是必备材料,施工人员要充分结合施工要求合理的选择水泥类型,确保水泥质量达标,同时要确保水泥价格合理,避免增加成本支出。其次,骨料也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必备材料,施工人员在选择骨料的时候也要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选择使用天然、人工骨料均可。最后,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对于水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但是这却是最易于忽视的因素,导致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施工人员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要确保水质达标,对水的PH值、硫酸盐含量等进行有效的检测,确保满足应用标准,禁止直接使用海水以及其他未经处理的水,保障土木工程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


        2.2混凝土配比技术
        混凝土的配比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基础。在配比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选择水热化较低的水泥、硬度较大的石料,严格按照规定,淘汰不合格的材料,切忌为降低成本而选择劣质材料。在配比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标准配置规范进行混凝土配比,遵循适量原则,合理选择砂石、水泥的用量。施工人员需要在搅拌前对材料的配比进行反复地检查,以避免因材料配比不合理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缺陷。施工人员可以在材料选择后进行试配比。如在选择质量合格的水泥后,根据水泥强度以及谁惹华反映,进行3种级配,将砂石等材料作为辅料,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和混凝土结构影响因素的变化,配置不同功能的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效率,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
        2.3混凝土浇筑
        在排空操作之前,有必要及时对模板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进行科学检查,主要是为了验证悬臂构件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其他的性能。施工人员在进行浇注时,有必要及时观察模板,以及模板的支撑状态,并报告是否有异常的问题。此外,不建议更改保留孔和嵌入部件的原始位置。如果存在偏差,要进行及时的更正。在后续的浇筑时,必须按照严格规范的规范进行施工,工作人员对于分配的工作职责要认真对待,避免可能引起混凝土表面麻点,蜂巢和洞等因素的干扰。
        同时浇筑层与层之间最大的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而浇筑面积需要渗透和固体胶厚度不超过3m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对于采用多层连接救助方法。多层铸造在大型混凝土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同时这种方式用振导能够有效地确保混凝土质量,快速的将混凝土土层进行散热有助于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经常出现溢水现象,为了确保其质量相要从表面水分进行及时的清除。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温度的控制。
        2.4温度控制
        通常情况下,在工程里,混凝土主要是应用在基础工程中的,在实际应用当中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的掌控。在混凝土表层上部、中部以及下部我们都要安置好测温计,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发现温差特别大的时候,我们要选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温差缩小至最低,以免混凝土发生裂缝。在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控与测定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注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以及浇筑块体自身的温度变化。在混凝土外表面跟中心之间的温差要不大于25℃,一旦出现温差大的情况,就需要我们进行内部降温,缩小其内外温差,或者是选择保温等举措,覆盖好外露的混凝土,做到对其温差进行有效的控制。
        2.5混凝土施工养护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振捣结束之后,要根据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策略,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保障混凝土符合设计技术的各项要求。例如,在冬季进行混凝土养护则要做好保温覆盖;而在夏季则要根据具体的状况进行定期的养护洒水,合理进行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控制。在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养护处理中,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检测分析,如果内外温差高于25℃,则就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制度完善的解决手段,避免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的问题。
        结语
        随着土木工程的高度和体型的不断提升,全方位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通过进行施工技术的革新,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其显著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质量,使得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得到保证。所以,施工单位应当利用科学的措施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把控,提升其配比的科学性,实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力提升,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断裂问题,保障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堃.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90-191+193.
        [2]施阳.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J].居舍,2020(03):71-72.
        [3]陈伟池,涂婉玲,何薏萍.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149+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