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及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杨冬丽
[导读] 摘要:水不仅仅是生命之源,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旦出现水土流失情况,就会对生态修复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引发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等情况,最终引发更为严重生态问题,威胁到人类健康持续发展。
        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水利水土保持工作站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水不仅仅是生命之源,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旦出现水土流失情况,就会对生态修复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引发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等情况,最终引发更为严重生态问题,威胁到人类健康持续发展。而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又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等原则,对现代先进技术、宣传教育、监督执法等措施加以运用,促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更加高效、高质展开。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则;实践;研究
        在生态文明如火如荼建设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不仅可以维护生态平衡,还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实际执行中考虑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就需要遵循相关原则对生态修复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推动该项工作更加顺利进行[1]。本文联系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概念,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加以阐释,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行之有效实践策略,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1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概念
        水土保持主要是指运用综合性技术及措施对水土流失加以防治,在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同时,促进这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相应干旱、洪涝等灾害也会减少发生。而生态修复主要是发挥生态系统自身适应、调整、消化等能力,对出现的生态破坏情况进行调节和修复的过程,通过该项工作有效实施,可以起到缓解生态系统外部负荷和促进生态系统状态恢复作用[2]。总之,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需要理清人类发展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并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着手,采取极具针对性措施,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平稳状态。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需遵循的原则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学主导,生态学相关理论和原理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实践中也要坚持以生态学为主导,在准确把握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循环规律等内容以后,仰赖自然力量对生态系系统进行修复,促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2)生态修复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政策保证和群众支持以外,还要对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措施加以运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加大公众宣传教育和注重政策机制保障,引导社会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来,确保该项工作开展实效;(3)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其地理位置、水文特征、气候条件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当地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开展所造成污染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生态修复多样性特征,为取得理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就要结合所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对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才能够提高该项工作实效性;(4)经济可行,由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取得一定成果,因此在具体修复工作中,需要遵循经济可行原则对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合理控制,才能够促进生态系统各项功能充分发挥[3]。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探究
        3.1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初期阶段中,一般会对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加以运用,然而大面积的退耕还林无法使耕地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再加上农业体系及技术相对落后,也会对农民基本生活产生影响。为妥善解决修复技术与配套措施不协调问题,就可以结合实际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实践中政府部门也可以将一些工作作为扶贫项目推动实施,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够促进当地工业经济发展。同时,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也要对所处地区自然条件进行细致了解,并根据地区实际状况对保护技术和修复方法进行科学合理运用,操作中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沿河生态修复技术、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等进行创新和改进,以保证技术应用可执行性,相应修复效果也会更加理想[4]。


        3.2注重生态修复宣传教育工作
        仅仰赖专门机构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中发挥作用,无法取得理想修复效果,还需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更多社会群众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当中,进而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该项工作更加高效和高质进行。实践中可以向社会群众积极宣传水土保持政策,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大众媒体等平台,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重要性及主要内容进行宣传,在提高社会群众思想认识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实际开展生产生活活动,也能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防止因为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最终形成良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社会环境。
        3.3加强生态修复规划协调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出现损坏情况的地理环境加以分析和保把握,并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实际受损情况及自我修复能力进行科学评估,整个过程中也要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尤其是经济产业结构方面需要准确把握,然后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为保证这一方案实践应用可以取得较好效果,还要对自然、人力、资金等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在确定各方面内容占据修复工程总体比例以后,就可以根据修复工作开展实际要求,对执行方案包含内容进行统筹协调,在推动该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基础上,实现各项资源优化配置。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参与到修复工程统筹协调当中,除了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引导以外,还要认识到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开展工作中严格遵循修复原则,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保护、修复措施,使所处地区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5]。
        3.4做好执法监督工作
        想要取得较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还要对执法监督工作加以关注,尤其是针对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中出现的违规行为,需要严格遵照规章法律制度,对出现的这些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处。一方面要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实践中要结合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要求,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修正,并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对完备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提高执法人员专业素养,促进法律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考虑到生态环境质量会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并且与我们日常生活也存在十分紧密联系,因此在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时,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其中,对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建造等中生态修复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以确保和维护生态修复效果[5-6]。
        结语:
        本文是基于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则及实践的研究,做好该项工作不仅可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还能够使社会经济、人类发展和自然生态协调健康发展,然而想要取得这一理想效果,就要在开展工作时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生态学主导等原则,并在实践中对科学技术投入、生他修复宣传教育、执法监督等策略加以运用,可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更加顺利和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段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及具体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4274.
        [2]郭东,郭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5290.
        [3]常志勇,杨以翠,刘艳,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8,(22):50-51.
        [4]徐春鹏.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及具体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0):2686.
        [5]陈龙.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及具体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0):35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