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有什么好处?会影响健康吗?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邱忠英
[导读] 献血有什么好处?会影响健康吗?


邱忠英
(自贡市中心血站;四川自贡643000)??
   血液是流动在人体血管和心脏之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每天约有40ml的血细胞老化死亡,同时也有新的细胞产生。血液的主要功能为运输、调节人体体温,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

   一般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总量的10%,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当一次失血超过血总量的20%,则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一次失血超过血总量的30%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血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的,产生的过程称为“血细胞生成”。蛋白质物质部分主要由肝脏产生,而激素则由内分泌腺产生,至于水状成份则由丘脑下部调节肾脏去维持,肠道也有份间接参与。
   在部分人看来,献血会使得身体内的血容量降低,导致贫血的发生,也会使得身体更加虚弱,因此简单的认为献血对身体有害,其实这种说法不是很正确。献血的时候会使得我们身体内的血量减少,但是由于我们身体内存在造血干细胞等能够产血的组织、气管,因此血液是可以再生的。当我们身体内的血液减少,按照现在我们的饮食水平,日常饮食就能使我们丢失的血液慢慢补回来,而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一成不变。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在4000~5000毫升,献血的规定标准为男性50千克,女性为45千克。一个人一次献血不得超过400毫升,这部分血量约占全身血液的5%~10%。正常生理状态为,日常仅有80%的血存在心脏和血管内进行有效循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会暂时储存在肝脏、脾等器官内,当献血后,储存在这些器官中的血液就会释放到血管中,以维持心脏、血管内的恒定血量,满足身体所需。
   同时献血会导致一部分的水分以及无机盐的丢失,但是在献血后的1~2小时身体就会及时补充;血浆蛋白质也会在1~2天的时间内补上,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因此只要献血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也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对于部分献血者献血之后出现的头晕等情况,通常是因为献血者心里紧张所致。

献血有什么好处
   1、防治心血管疾病。随着我们生活生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摆脱了营养不良的情况,反过来营养过剩却成了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如我们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等都与我们日常饮食有着巨大的关系。尤其是在部分不上班,运动量少的人群中患有这些病的患者更多。献血可以使身体内的血量减少,这样身体补水就将血液一定程度的稀释了,从而达到降血脂、降血压的目的,还可以防治动脉硬化等。
   2、防癌。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对于人体而言,铁元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是人体完成造血的必要成分。身体内铁元素不足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以及出现营养不良等病症。但是如果铁元素含量过高也会对身体不利,据研究表明,人体内铁元素超出正常水平的10%就会大大增加患癌率。对于现在来讲,营养不足导致缺铁基本已经不存在了,反而是饮食变丰富之后部分人不规则饮食导致身体内铁元素含量增多。因此献血可以有效减低身体内的铁元素,可以起到防治癌症的功效。
   3、提高造血功能,增强免疫能力。骨髓是我们人体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如果人体中血量长期稳定不变,就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下降,就好像是不常用的机器,时间一长就会生锈、老化,影响其功能。人体的造血细胞也如此,长时间不进行造血功能,就会导致造血机制的下降,白细胞数量下降等。但是偶尔献血就不一样了,一年进行1~2次献血可以有效激发人体的骨髓,促使造血机能保持高效,可以使造血干细胞长期保持活跃。并且时常献血可以促进细胞含量的提高,这样对于全身性的免疫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减少人体患病。
   4、适量献血可以使人更加健康、长寿。长期献血可以激发骨髓的造血功能,使人体中新鲜血液的含量增加,其中的白细胞含量丰富,可以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不容易患病。献血后也会改变血液黏稠度,对预防动脉硬化有帮助。据调查发现,经常献血的人存活的年龄要不不献血的人年龄长。坚持长期献血可以使人头脑保持清醒。
   5、献血可减少患冠心病。研究表明,献血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6、献血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一般都是用于拯救失血过多的患者,目的是帮助他们免于死亡。尽自己所能拯救生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以使献血者心灵得到慰藉,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