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魏宗理
[导读] 哮喘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魏宗理
   (天府新区正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218)
   什么是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哮喘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以及反复性喘息等症状。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夜间和凌晨更易发作疾病。
   

你对哮喘了解多少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通过文章了解一下关于哮喘的相关知识吧!
   一、什么人的样容易患上哮喘呢?
   其实,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出现哮喘,但多数情况下,哮喘是从患者童年时期就开始发作的。哮喘最常发作的年龄为小于3岁的婴幼儿和大于3岁的儿童,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差异,个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二、哮喘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研究表明,哮喘病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家庭里,可能会出现几个哮喘病患者,但是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是较为少见的。假如你患有哮喘疾病,你的孩子一定会患上哮喘吗?答案是不一定,只不过当父母中一方有哮喘病病史,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患哮喘的可能性;当父母两人都是哮喘患者时,子女患上哮喘的可能性又会增加。至于下一代患上哮喘疾病后的严重程度是无法进行实现预估的,这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接受治疗的及时程度所决定的,可能与父母的哮喘严重程度相似,也可能更严重。
   三、哮喘有危险性吗?
   如果你的哮喘程度较轻,则只需要接受简单的治疗即可完成疾病的控制,是不会对你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但是如果你的哮喘较为严重,在哮喘发作时会出现许多难以应对的症状,并且发作的频率较高时,一定要及时的重视起来,因为这种情况下,哮喘的危险性就比较高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严重的哮喘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在生活中,有很多哮喘患者疾病突发,死于哮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治疗不及时,因此当发生此类情况时,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朋友一定要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如果不及时就医是相当危险的。
   四、哮喘疾病与过敏有关吗?
   很多人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哮喘病患儿也患有过敏症,不禁发问:哮喘疾病与过敏有关系吗?其实这两种疾病并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有部分哮喘患者就没有过敏症,而大部分过敏症患者也没有哮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个人同时患上了哮喘病以及过敏症时,一定要注意能够使他出现过敏性反应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敏原。什么是过敏原呢?与哮喘有关的过敏原是那些会引起枯草热(使鼻子又痒又塞)、皮肤湿疹(通常出现在膝部、手肘、颈部等地方)和荨麻疹的过敏原,因为过敏原很有可能会加剧这个人的哮喘症状。
五、对过敏性鼻炎进行积极的治疗能够预防哮喘疾病的发作吗?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都属于呼吸道的变应性炎症,除部位不同以外,两者在其他方面均有着非常相似之处。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患上哮喘疾病的人占比高达40%-60%,这说明,过敏性鼻炎患者应该更加注意哮喘疾病的出现,因为他们的哮喘疾病患病率比正常人至少要高出8-20倍。所以说,对过敏性鼻炎进行积极的治疗是能够有效地预防哮喘疾病的发作的。如果你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孩子最近经常出现鼻子瘙痒、不断打喷嚏以及鼻塞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将其带往医院接受检查。
六、哮喘病患者的治疗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对于哮喘病患者而言,应该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在患者哮喘的发作期,应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哮喘症状进行缓解,并抗炎和平喘;在患者哮喘的缓解期,应该避免接触能够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进行科学的自我保健以及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
   七、哮喘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如何保健?
   哮喘患者饮食保健方面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食物,也不要吃辛辣、咸酸、甘肥食物,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体热的增加进而诱发哮喘的发作。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还应该要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戒烟戒酒,以避免哮喘的发作。
   八、哮喘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应注意针对性寻找和避免接触敏感因素。
   2、尽量不要在室内种花草、养小动物等,保持房间的清洁卫生,并经常清洗床上用品。
   3、正确掌握定量吸入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吸入治疗。
   4、外出时应该随身随带止喘气雾剂,并掌握在哮喘发作时简单的自救措施。
   5、不使用成分不明的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后要仔细漱口咽部,持续性哮喘患者要每日规律地使用控制药物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哮喘疾病的相关知识,希望文章的内容能给您带来帮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