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尹捷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过渡时期,该阶段的学生其情绪波动相对较大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过渡时期,该阶段的学生其情绪波动相对较大,部分学生的思想理念容易偏激。初中阶段的学生刚从思想稚嫩阶段转化为拥有独立思想行为的学生,但是其心理发育水平并未达到成熟阶段,他们既渴望平等对待,其心思也极为细腻,若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未能发现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则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为此初中班主任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优化班级管理成效。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心理教育能力优化价值进行探究,并提出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路径,以期提升初中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融入
引言
        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教师需要利用心理学管理模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质量。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是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更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指导工作。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需要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指引学生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思想状况,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初中班主任心理教育能力优化价值
(一)满足班级管理需求
        校园班级是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而重要平台,也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场所。班主任所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上课迟到、考试作弊等事件屡见不鲜,在此环境背景下,若教师对学生仍旧采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是无法起到约束学生的管理作用,为此初中班主任需要优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指导所具备的应用机制。针对当下我国中学生思维发展现状而言,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遭遇不同性质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度,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效满足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需求,推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教师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的所带来的影响同样也是最大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青春期,再加上大多数中学生仍旧是独生子女,因此学生在身心发展期间出现心理问题几率大大增加,优化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能够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帮助,正面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初中班主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路径
(一)强化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班主任对学生性别、思想、年龄、身心发展情况的了解程度,对于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开展成效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选择。为此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期间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发展情况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详细研究,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
        此外,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个体关注,主要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研究分析,借助学生个性特征分析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作用,让其成为班主任因材管理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可借助多种途径模式来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第一,班级建设发展情况对于校园的整体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班级作为校园工作开展的基本单位,只有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可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现形式带来影响,在班级管理期间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将沉闷的班会氛围转变的更加轻松活跃,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第二,班主任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转变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开展高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期间,可适当开展以心理健康辅导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整个学生班集体进行直接性的心理辅导干预。心理健康辅导班会课的开展可让班主任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全面总结发展。此外班主任在对学生指导教学过程中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能够以最真实的状态参与到课堂管理活动中,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价值。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对指定地点进行打扫,对于集体劳动活动中不善言谈、不能有效开展团队协作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告知学生任何集体活动的开展都是需要相互配合,若经常逃避班集体活动会干扰自己的人际关系,给他人留下不佳的印象,同时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会造成影响,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影响下,积极参与班集体劳动活动中,逐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
(三)在沟通交谈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其心理想法较多且较为独立叛逆,若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期间,未能与学生进行高效沟通,不仅无法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无法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要提升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课上表现有异的学生进行课下交流辅导。对于课堂上沉默不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寻找课下时间与其进行一对一交流,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也倾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开展恰当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对于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的学生,在其主动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期间,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寻找成绩下降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的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满足感。
(四)在班级管理期间耐心引导学生改正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期间需要耐心平等所有学生,采取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摆正心态,若在事情发生后班主任急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考虑学生个人情绪,极易引发学生出现叛逆心理,继而增加班级管理难度,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预期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需要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了解到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从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结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若为未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学生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为此需要强化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同时需要在沟通交谈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级管理期间耐心引导学生改正,摆正学生的学习心态,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娟,李尹,黎晓.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8):51-53.
[2]高秋实.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1):196.
[3]奥会军.让阳光照耀学生心底——浅议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J].文教资料,2019(12):153-154.
[4]黄珍玲.中职学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合途径探析[J].教育观察,2018,7(23):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