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   作者:饶志平
[导读]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机制全面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最重要的教育课题之一
        摘  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机制全面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最重要的教育课题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和监护人,班主任的言行将对学生的行为和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起班主任起到更好的小学生健康建设的正面作用,本文将从班主任的角度分析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以期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身心发育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为了真正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积极探索和尝试更多新颖科学的培训策略和方法,提高其重要性,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班主任完善和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
        小学班主任是心理教育的实践者和促进者。为了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教师自身的素质和道德素养也很重要。优秀的教师不仅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而且还需要掌握某些心理健康咨询技术。同时,还需要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个性。班主任是进行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成长与知识道德体系的形成依赖于班主任的教育,如果班主任本身出了道德方面的问题,那么对学生的教育也无疑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自身人格的特殊性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有保障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根本环节。如果教师人格完善,职业幸福感指数就会更高,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心理健康学生的教学和培训水平。为此,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小学班级教师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在这一点上,学校可以提到使用一系列活动来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首先,可以为所有教师设立教师的精神成长讲习班,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提高教师的感觉能力;其次,根据音乐治疗,呼吸和放松的原则,教师自身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要培养自身的放松技巧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愉悦,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改善:班主任必须再次在日常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教学和生活态度。这些会对学生产生微妙的影响,以至于真正的靠人指导,使学生的精神在老师的养育下变得更加阳光明媚;最后,当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他还需要给学生灌输营养,多关注和珍惜学生,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不损害有问题的学生,寻找引起症状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从而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小学教师教育健康教育的心理。
二、优化班级管理创设心理健康的班级环境
        小学生因为年龄心智的原因,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改变。而作为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大环境,校园的环境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学生是以老师为导向的,他们会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模仿教师的言行。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逐步发展健康的心理。


        与学生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外部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跃的思想和活跃的身体是他们最显着的特征。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与新事物的接触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表现。班主任要更加注意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班主任要注重与学生交流情感,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并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同时要注意学生在所难免会犯错误,这符合学生甚至人生的成长规律,班主任应该理性地看待小学生所犯下的错误,他们必须能够容忍和耐心,针对不同的学生特征,并与学生一起发展,构建适合学生的学习空间。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集体心理环境。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因此,班主任应充分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班主任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到每个学生的亮点,对学生进行尽可能的评价,让学生感到受尊重和理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概念,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然后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行自我教育,指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并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简而言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错误和改进的过程,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长期以来,大多数小学师生认为责任主要集中在外部规范上,关注责任制度和道德内涵,但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这种规范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只有在将其真正实现到人类意识的水平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这方面,班主任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切实履行对每个人的责任,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班级竞选班长时,教师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投票选举班长,这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完成选择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配合班长的工作,不要做一些顽皮的行为。在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注意选择适当的行为,并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才是对的。通过这样民主公平竞选的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惯观念,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积极性。另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实现愿望后产生一定的愿望。要了解欲望,在此指导下制定一系列要求和目标,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逐渐知道如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言行。
结束语:小学生是一个经常发生心理问题的时代。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小学班主任应从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努力探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策略,以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 杜葵.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
[2]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 陈国楷.学周刊.2019(31)
[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 魏永萍.西部素质教育.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