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劳动观念较为薄弱,加之人们对于劳动教育的窄化认识,在城市小学缺乏劳动教育的场地、平台与有效的教育抓手的情形下,城市小学的小学生普遍缺乏劳动技能。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其劳动素养,研究实践寻找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平台迫在眉睫。让劳动教育知行合一,有实效地打造学校特色,是学校能否成为杭州市劳动教育的新样板的关键所在。综合以上因素,我校努力探索“小种子爱心: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新平台研究”。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育新平台;小学教育
一、反思:新形势下城市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的新困境
1.现状:
城市小学的小学生由于经济条件较为优渥,缺乏劳动技能,动手能力弱。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五年级301人参加军事拓展营实践活动时,能够在整理寝室时独立套被套的仅35人,占总人数的11.6%。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往往由家长代劳,小学劳动教育面临新的难题。
2.原因分析:
是何种原因导致现在的小学生缺乏动手能力,难以养成劳动的习惯?结合现状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劳动观念较为薄弱。智能化社会的环境下,人们轻视劳动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上。第二,人们劳动教育的窄化。多数人认为劳动就是干体力活,然而当下的城市小学的劳动教育除了体力劳动以外,还有更多的创新+的脑力劳动教育。第三,目前城市小学缺乏劳动教育的场地、平台,缺乏有效的教育抓手。因而如何在城市小学寻找一个劳动教育的平台,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探索:新形势下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平台
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及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都明确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杭州市富阳七小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富春实践》入选中国教育报,被推荐为全国30个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之一,可见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有了新样态。
在此情况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探索城市小学的劳动教育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其一,探索城市小学的劳动教育是在践行杭州美好教育、美好成长的新理念。其二,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他们劳动的基本态度和能力,从而将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学生能以健全的心态在飞速发展的劳动形态中“以不变应万变”。其三也是为了打造学校教育品牌服务,增加学校在教育行业中的特色性。
作为一所杭州城东新城的城市小学,希望通过研究实践寻找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平台,让劳动教育知行合一,有实效,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能成为杭州市劳动教育的新样板。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努力探索“小种子爱心: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新平台研究”。
三、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新平台——“小种子爱心”实践探索
(一)“小种子爱心”概念界定
“小种子爱心”是为城市小学在新形势下开展劳动教育而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平台。其命名源于本校的“种子文化”以及“让每一粒种子蓬勃生长”的育人目标。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之下,我校平台设计了包括课程、活动、基地、组织和评价等环节与操作,其核心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素养。
(二)“小种子爱心”及操作机制
1.架构原则
(1)全员性原则:全校学生都是“小种子爱心”劳动教育新平台的参与者,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平台组织的主体,主动参与平台上的课程、活动、基地拓展。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乐在其中,才能真正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2)有序性原则:借助“小种子爱心”劳动教育新平台,教育者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有序推进劳动教育。有组织、有课程、有活动、有基地,这些完整的结构体系提供了有序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前提。
(3)有效性原则:科学设置“小种子爱心”劳动教育的新平台架构。校园通过开展入耳、入眼、入脑、入心的新时代劳动活动,使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有效而全面的提高。
(4)整合性原则:“小种子爱心”劳动教育新平台将校内教师与专家团队汇为一体,接受多元的指导力量,同时也集家长志愿活动及社区教育活动等校园资源为一体,做到整合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区等多种资源,助力劳动教育。
2.架构内容
“小种子爱心”平台的主要架构为:设置两门课程、组织四大活动、建设两个基地、运行一个组织。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组织校内教师研训落实课程实施,引导全校各年级学生自主选课,参与课程体验,课后及时收集体验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课程内容;活动设计多结合传统节气和节日,在不同年级中组织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活动,以丰富内涵的劳动内容吸引学生,进一步确保劳动教育的有序性、有效性;在不同时间段安排各年级学生依托“农耕用具展厅”“屋顶生态园”两个基地开展实践体验、场馆学习;各年级学生通过劳动收获农作物,并进行爱心义卖筹集基金,由此成立的“小种子爱心”基金由学生理事会自主管理进一步提升孩子的自主性。
3.运作机制
(1)课程推进。基于“小种子爱心”平台,我校围绕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开发实践体验、场馆学习两大课程,形成选课→实施→评价的操作闭环以及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课程架构。
(2)基地建设。基于“小种子爱心”平台,根据学校的建设实际,我校在楼顶开辟和建设屋顶生态农场及农耕工具展厅两大实践基地。生态农场有1000多平米,根据季节种植蔬果,主要供学生开展农事实践体验课程,开展农耕节日活动,从而增强其实际动手能力;农具展厅里面陈列从彭埠老农手里搜集的农具,主要供学生开展场馆学习的课程,了解旧时农耕生活及感受农耕精神。
(3)活动开展。基于“小种子爱心”平台,我校组织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经典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并积极开展夏小农耕节、戏剧节、爱心义卖四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4)组织助力。基于“小种子爱心”平台,我校成立“小种子爱心基金”,所有基金来源于学生义卖生态园蔬菜所得,通过公益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在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5)激励保障。建立一系列激励评价机制,形成与学生、家长相适应的绿色评价体系,包括互动评价、发展评价、个性评价和即时评价。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劳动热情,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
4.操作策略
(1)学习策略
依托“小种子爱心”劳动教育新平台,开展主题式项目性学习。

(2)导师助力策略
①专家导师团:本校邀请杭州市科协讲师团、杭州师范大学、省农科院、区科技局、区教育局、区花卉协会、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有关领导和老师作科普指导,为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科学建议。
②家长导师团:本校大部分学生是彭埠地区菜农子女,家长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学校在自愿报名基础上成立了以家长志愿者为对象的校外辅导员组织,由学校颁发聘书。
③同伴导师团: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组通过定期评价产生同伴导师,在学生之间起到激励互助的作用。
(3)活动支持策略
“小种子爱心” 劳动教育新平台的四大活动形式多样且具有开放性,促使学生在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4)基地策略
“小种子爱心”劳动教育新平台上的课程和活动依托学校楼顶两大实践基地开展农事实践、场馆学习,学生在基地场所学习劳动技能、感受农耕精神,从而激发劳动热情,提升劳动素养。
四、实施成效
1. 基于学生
城市小学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渥,生活吃穿不愁,但他们的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技能缺乏。父母较于劳动教育而言更加重视智育教育,他们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城市小学研究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的新平台,初步扭转家长和学生错误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有效提升劳动素养。
2. 基于问题
城市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城市小学会更重视学生智育上的成长和收获,忽视劳动教育给予学生成长的帮助,在劳动教育的师资配备上相对薄弱;其次城市小学缺乏劳动教育的基地、平台,导致劳动教育的方法单一,除了日常搞卫生、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其他的劳动教育方式欠缺。所以,城市小学研究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的新平台,使劳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多元化,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3. 基于学校
学校基于种子文化的背景,以“让每一粒种子蓬勃生长”为育人目标,寻找和探索有学校特色并适用于学校、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新平台,为杭州市劳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样板。
4. 基于地域
学校地处的彭埠地区,之前是杭州的蔬菜基地,俗称杭州的菜篮子,大部分学生的祖辈是勤劳的农耕者,所以学校致力开发从菜篮子引发的相关劳动教育,打造劳动教育的新平台,把老底子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做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
五、参考文献
[1]眭定忠.城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上海市沙田学校劳动教育探索[J].人民教育,2019,10
[2]薛妍.城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17
[3]杨贵生.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1995,05
[4]王克莉.如何加强城市小学生的劳动教育[J],辽宁教育,2001,06
[5]易臻,真王洋.以社会实践承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使命——以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劳动教育课程链为例,教育发展研究[J],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