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情下中学生心理疏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刘翠花 王丽霞
[导读]
        2020年对于全中国人民而言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牵动了数亿中国人民的神经。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面对新型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的严峻形势,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但是,这场疫情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秩序,本应该二月开学也推迟了到了四月,由于国外疫情严重,疫情防控对于学校来说依然严峻。疫情之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身心反应是认知上害怕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身体上头晕、胸闷、食欲不振、身体素质减弱等;情绪上烦躁、郁闷、恐慌、害怕、担心、焦虑、压抑、情绪波动较大等;行为上频繁刷屏查阅疫情的相关信息、反复过度清洗消毒、测量体温;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还沉迷于假期的生活无规律。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确保中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难题。下面我浅谈一些中学生的心理疏导策略:
        一、要向学生合理地解释疫情相关的知识
        在回答学生关于“疫情”的疑问时,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必要的信息,利用一些绘本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在描述和解释相关的知识和现象时要注意传递积极乐观的信念,告知学生我们已经为防疫所做的努力,并对此充满信心。
        二、要求学生做好卫生防疫,保持镇定心态
        坚持“戴、洗、”,一定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自身的卫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科学看待疫情,从正规、官方渠道了解疫情消息,不信谣,不传谣。告诉家人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在疫情面前做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树立坚定信念,相信政府,相信医疗团队,相信当前的防控措施,相信大家的积极支持,我们总会战胜困难。


        三、鼓励学生做好自我调适,建立积极情绪
        学会照顾自己。保持充分的休息,不让疫情过多影响心情,情绪是当下的第一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特别是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学会自我鼓励。当你为疫情而烦恼时,你可以自言自语或大声说出来,如“这种难熬的时光肯定会过去的”“我按照要求做好了防范,我很安全”等,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寻求支持系统,积极交流倾诉。如果你感觉不能自我调节时,建议多与家人和或老师谈心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朋友聊天倾诉。
        四、指导学生管理生活,学会“学习运动休闲”
        主动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疫情打乱了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但正好也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和锻炼。合理计划,有效率地学习。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而有收获的短期学习与生活清单,并有计划地执行它。有效率地完成作业,不但完成老师当前的作业,还要把假期落下的课程补回来。拓展阅读,练习字帖,适当预习新课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保持运动,运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人的身体机能,还可以帮助减少精神紧张,增加愉悦心理。学生可以参加多种运动,如教室徒手操、跳绳、课间运动操、跳舞、打乒乓球等。主动休闲,主动休闲指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抽一些时间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下棋、烹饪、手工、学习新技能等等。在主动学习运动休闲中,学生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会产生专注忘我的心理体验,不仅可以减少疫情带来的焦虑、无聊,还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没有统一的策略,需要老师在掌握分析学生心理动向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充满爱心和耐心给学生示范面对疫情的正确应对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希望、战胜困难的信心。
才能起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