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民族民间舞的舞蹈基础就是要从中国的戏剧和武术基本动作开始,其本意就是为了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从民族舞蹈教学的实践内容来看,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教育的改革中,还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在民族民间舞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要性,这严重地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所以,在现代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间舞蹈;教学方法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舞蹈人才,然而当前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技能的训练,增多舞蹈情感文化的渗透。舞蹈蕴含丰富的情感与精髓,呈现的不只是肢体动作,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舞蹈与传统文化也是息息相关,舞蹈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舞蹈的内涵。鉴于当前的舞蹈教学现状,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十分迫切。
1 简述民间舞蹈
1.1 藏族舞蹈
藏族舞蹈受到了农牧文化还有宗教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具有精神上的需要。[1]在此之下舞姿的重心都向前靠,身体呈现九十度的倾斜姿态,无论在摆动、跳跃还是翻转亦或是翻甩过程中都比较沉稳有力,并且还具有柔韧多变的特点。藏族舞蹈由于受到地域性的影响,风格迥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好的掌握好不同的颤动和屈伸特点.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时也能够更好的把握好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融入藏族文化。
1.2 东北秧歌舞
东北的秧歌舞蹈,上身是呈现向前倾斜姿态的,微微含胸,主要的重心在前半部分,若是刚刚接触东北舞蹈对其文化起源并不是非常了解.[2]那么在课堂上就无法深入性的学习,只能做简单的模仿,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东北民族舞蹈就失去了核心和韵味。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去更多的了解地域特点,展现出地方性舞蹈的美,展示民族的文化等等,启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表演,将东北地区的文化因素表达出来。东北地区异域辽阔,劳动者也非常多,在长时间的地域熏陶之下,人民的性格朴实、乐观、坚韧、直率。高跷舞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民族舞蹈,学生回归课堂能够展现最为原始的风格和动态。
2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舞蹈教学的意义
2.1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璀璨多彩。在舞蹈艺术演进的历史长河里,起源于传统文化。[3]如在原始社会,舞蹈就是一种文化形态,从两汉发展到清,每一种舞蹈都与朝代的文化相得益彰。新中国成立以后,舞蹈作为独立的艺术逐渐完善与成熟,现在的舞蹈更是呈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从历史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与舞蹈从未分开过。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宝库,需要得到传承与发扬,将其融入到舞蹈教学中是必然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优秀价值观、传统美德早已成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这种文化的渗透对培养高职院校舞蹈学生来说极其重要。
2.2提升艺术涵养
艺术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舞蹈课堂,能够提高舞蹈的艺术内涵,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重视肢体动作的训练,轻视了情感和文化教学。只有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舞蹈中,才能彰显舞蹈艺术的精髓,将肢体动作呈现的更加具有韵味与灵魂。舞蹈是反应人的思想情感的,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才能进行创新。[4]舞蹈的教学中更加需要的是文化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这些学生未来将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个舞蹈从业者,不仅是依靠动作与形体的表达,更是要注重无形艺术的传递。而且,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元素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舞蹈彰显的内涵,塑造更加完整的人格,从而更好的去呈现舞蹈艺术的精神,提升艺术涵养。
3 民间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对策
民间舞蹈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具体的艺术形式使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之中,使民族优秀文化得以更好地弘扬,首先应从教学理念和认识上入手,教师作为舞蹈教学的主导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学生舞蹈训练中肢体动作练习,还应重视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提升学生舞蹈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对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有深入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得到落实。还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活力,在扎实文化素养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如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教授某一民族舞蹈时,应先从这一民族文化入手,对相关的人文风俗等进行概述。并结合具体的舞蹈动作进行分析,在讲解和动作示范下让学生对民族舞蹈动作其中的具体含义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从中进一步领悟其中民族文化的品质和特征。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针对性地设置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结合舞蹈实践教学,对其中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动作进行讲解和分析。以往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主要是针对舞蹈训练进行的,对理论知识和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缺乏重视,结合舞蹈教学主干内容。设置民族文化课程,能够让学生对民族舞蹈有逐渐深入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对老师的舞蹈动作的模仿上。这样即使模仿得再像,也很难领悟到舞蹈其中的精髓和灵魂,这些都需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挖掘,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民族心态等。要结合具体的民族舞蹈进行针对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还应针对民族舞蹈的风格作重点讲解,这也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民族舞蹈基础功底。在对民族舞蹈基本动作有一定的掌握后,能够对不同民族舞蹈中的经典动作有准确的把握,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舞蹈中的经典动作。并进行更详细的动作分解,由浅入深地让学生逐步对舞蹈动作有更进一步地理解,并掌握不同民族舞蹈在不同的韵律中的动作。渗透入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名家舞蹈视频,对民族舞蹈中的动作有更近距离的认识,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民族舞蹈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因此,在我国多民族文化发展氛围下,民族民间舞蹈也呈现出多样性,这也给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4]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在感受和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对民族民间舞蹈有更深入的认识,真正理解其中动作的含义,在民族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传统文化渗透在舞蹈教学中的思考进行了阐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独特的文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舞蹈合二为一,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也能够展现出舞蹈的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田原.传统文化在舞蹈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v.4(14):76-77.
[2]王瑶.传统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渗透[J].艺海,2018(06):78-79.
[3]代婷婷.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经济信息,2017(0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