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海报设计》公开课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张真
[导读] 《海报设计》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6课。
        摘要:《海报设计》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6课。本课的技能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幻灯片的背景填充、文本的插入与编辑、图片的插入与编辑方法,学会将制作好的文档进行分享。
        关键词:海报设计,幻灯片,PPT
        这堂课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也是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许多青年教师还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磨砺,基本上属于自悟阶段。
        这节课的课题是海报设计,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课件中展示的几张海报太模糊,没有视觉冲击力,课件中这三个海报图片是放在一个屏幕上的,小而且很模糊,没有起到相应的视觉效果。
        导入环节的代入感不强,主题选的非常好——“战疫情、中国行”,这节课老师是想展示抗疫一线的战士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众志成城、无惧无畏的情怀,导入的过程太平淡,没有让学生进入到该有的状态,应该找一些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图片或视频,把孩子们心中的情感点燃。
        三张海报图片导入之后,进入了合作探究第一个环节:给PPT设置背景。课前为同学们准备好需要用的图片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让同学们根据导学案来完成背景的填充,这个地方许多学生就把PPT里面的背景填充跟插入图片混为一体了。在这个合作探究环节结束后总结的时候,学生上台演示时也出现了这个问题,老师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插入图片跟背景填充是不一样的,这里应该用背景填充”。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应该在课件里面体现出来,仅仅是一句话一带而过,学生是不会有很深的记忆的。再一个就是找的图片的质量不好,不是高清版的,放大之后比较模糊,这样整个的海报设计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背景填充好了之后,直接进入第二个合作探究,是插入艺术字,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制作海报要传达的信息,时间、地点、召开什么活动,然后让学生按照导学案在刚才完成的背景上插入这些信息,然后选择生成艺术字等。
这个地方其实是海报设计最重要的地方,为什么称之为海报,是因为视觉冲击力强,一个是图片的冲击力,一个是文字的冲击力。这里默认字库里的字体很少,就简单的几个常用字体。制作海报是需要丰富的字体作为支撑的,当然 WPS的云字体是需要收费的,但是我感觉老师可以找一些字体,比较特殊的、视觉冲击力强的几种字体,放到学生端电脑里,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完美。电脑里的字体太少了,做出的作品比较单薄一点。
很多同学把文字插入之后,选择的艺术字的颜色和背景对比太弱了,从背景色里跳不出来,所以整个作品看起来文字跟图片不好分辨。
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在下面看学生作品的时候,找出几个典型来,在屏幕上把这些典型的作品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先让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看法,然后再让同学们说说他的作品存在什么问题?你喜不喜欢这幅作品?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同学们说完之后老师再总结点评一下:这里不仅需要字体漂亮,字的颜色的设置一定要从背景里突显出来,这样才可以达到海报的目的。
每一个探究做完之后,老师总结的时候一定要把学生里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而且要在课件里用比较醒目的字体总结出来让同学们容易记忆,不能只用语言一带而过。
最后一个合作探究是在PPT里插入图片,其实在第一个合作探究里,让学生用图片填充背景的时候,许多同学就已经试过插入图片了。这里可以重回第一个探究,再强调一遍。第一个探究里老师强调的问题是什么呢?是用图片填充背景,而这里是插入图片。学生在做的时候,老师也需要看看他们把这些图片是怎么放的?有设计感吗?它是简单胡乱地和文字图片都堆在一起,还是有设计感?所以这里面要提升一个美学方面的问题。图片跟图片的搭配,图片跟字体的搭配,色彩跟色彩的搭配,都是要提升的地方。


下个环节是巩固提升,这里不应该课件里只是一句话让学生继续美化他的作品。应该展示几个精彩的海报,让学生和自己的作品做对比分析。刚才通过老师那三个合作探究的总结,点评作品过程中,学生就应当发现自己的问题了。那么针对自己作品的问题,是背景选得不好,还是字体选得不好?文字跟图片的色彩搭配是不是协调?插入的图片和背景是否相关等。一定要给学生指出来,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怎么去改。比方说,插入的这个图片是让整个作品更有视觉冲击力更美了,还是画蛇添足呢?
最后是因为时间不够了,少了测试评价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其实这个主题选得是非常好的,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如何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最后我们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对于这么一个人口大国,把疫情控制住了,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在很短的时间里干大事。方舱医院短短10天建成,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把疫情控制住,而国外是什么样子?然后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这堂课整体感觉太平淡,基本的知识点学生会了,但是没有做精做细,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一个好的设计应该重难点突出,层次分明,应该跟选的主题环环相扣,而且应该有很强的代入感,让学生随时可以体会到这节课具体所要表达的内涵,引起他精神上的共鸣。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仅教技能方面的知识,现在最重要的是学科整合,教师也应该学会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让课堂丰满起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要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要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教师的作用在于整堂课的设计和引导上,而不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讲解上,还要体现在精当点拨上、情感触发和升华上。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备好自己”更是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学效果的好坏,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情绪、态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在教学行为举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语言清晰。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教师的备课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
        好课要先有好教案,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对他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风格的教案。再者教案要具有艺术性,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应该包括:
1、复习导入: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导入一定贴合主题。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提问哪些学生等。
2、讲授新课: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3、巩固练习: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怎样进行,哪些学生上台演示?
4、归纳小结: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总结?
5、测试评价: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一堂好课是执教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只有完美地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教育的艺术。
参考文献:
《月食》海报设计[J]. 谢婷婷.??上海纺织科技.?2019(11)

作者简介:张真(1977年1月),女,汉,山东省枣庄市,一级教师,大学,枣庄市第十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单位所在的省市和邮编:山东省枣庄市,277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