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周春霞
[导读] 倾听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素养。
        摘要:倾听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素养。在小学课堂中,教师们应当在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们的倾听习惯,让他们能够善于倾听,提升倾听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发言。
        关键词:倾听;习惯;能力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倾听是一种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创设乐于倾听的情境
        一节课四十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感兴趣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二、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细化了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只有以身作则,把自己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标杆,教师们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倾听习惯。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3、让学生当“小老师”
        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教学中,我时常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这样的角色体验,使得学生们能更加认真地倾听他人的发言。
        三、激励及时的评价,促进学生倾听?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倾听的习惯非一朝一夕养成的,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四、矫正方法,培养倾听
        课堂上,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搞小动作,与同学随便讲话等,而教学规律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意停课,中断学生的听课思维,更不可粗暴行事,而要灵活、理智,适时予以控制。可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习惯。这种方法,只对某一对象进行注意的转移,而不造成其他外围效应。
        (1)“手势暗示”:教师在讲课时,一旦发现学生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既用手势进行微妙短暂的定势,指着不专心听课的学生,以期达到矫正的目的。
        (2)“目光暗示”:教师把严峻、期待的目光刷地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与之目光交触,引起学生警觉,使她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示自己,应该收敛言行,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3)“语调暗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采用语调上灵活多变,或急,或缓,或长或短,或稍作停顿,造成一种临时的教学氛围,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从而产生奇特的感染效应,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
        (4)“接触暗示”:如用以上暗示的方法控制,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教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这堂课。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