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刚 贵州省贞丰县沙坪镇民族小学 贵州 贞丰 562203
【摘要】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关键词】贴近生活价值;创设情境;运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19-01
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在农村小学,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强调估算教学大相径庭。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研究起来,从方法上指导起来,从意识上培养起来。基于此,我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对估算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农村数学老师要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繁琐精确的计算可以由计算器完成,生活中很多问题往往只需要估算解决就可以了。估算可以使人们较快地把握住有关数量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一些计算能力不强的人,也能用简单的数代替复杂的数进行估算,估算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二、创设情境,增强估算意识。
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在估算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这一教学情境:小熊和大象比赛收水果。小熊收了270千克水果,而大象收了多少不知道,只知道大象的仓库最多可以装480千克,现在还差100多千克就装满了,请你比一比,它们谁的收获多?因为提供了“100多千克”这样不确定的数据,学生无法精确算出大象收获了多少千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无法比较了呢?新鲜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他们在争论中想出多种方法:生1:100多千克最多也就是199千克,480千克减去199千克,结果也比270千克多,所以肯定是大象收获的多。生2:把100多千克看成199千克,算起来比较麻烦,索性把100多千克看成200千克,即使200千克才能装满,它的仓库里还有280千克,所以大象比小熊收获得多。
三、重视运用,形成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笔算、估算都是计算方法,如果能做到有机结合,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极大地方便。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众多的数据中,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做出选择和判断,使学生养成主动从数量上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形成估算意识。在笔算中运用估算。从许多角度上看,估算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计算策略,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也可以作为精确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笔算教学中应加强估算的运用,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先估算再笔算,例如:在精确计算325÷51时,先估算成300÷50进行试商,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精确度;也可以先笔算后估算验算,例如:在计算1734÷17=12的结果后,如果再把1734÷17估算成1700÷17=100,说明商比100还多,就会发现结果12是错误的,这些计算中虽然没有估算要求,但如果有较强的
估算意识,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就可以避免错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估算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许多问题情境中需要用到估算,特别是一些较大数目的情境,有时估算可能会比精确计算更有用。如:一张报纸大约多少个字?1000张纸大约有多厚?9.02×7.9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如果需要精确的答案时,就用口算、笔算或用计算器,鼓励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例如:“敬老院里,12个老太太的平均年龄是78岁,8个老爷爷的平均年龄是76岁,求这些老年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这道题学生往往会列出这样的算式:(78+76)÷(12+8)=7.7(岁)。如果首先让学生估算一下,敬老院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大约应该是多少岁?学生经过思考会不难得出,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应该是比78岁小,比76岁大,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计算(78×12+76×8)÷(12+8)时,可以选择口算或笔算得出精确的结果是77.2岁,就不会出现结果是7.7岁的现象。
四、应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入手,提高教师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许多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很少关注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估算意识,并在教学中做出示范。当前,新教材已经把估算教学内容列为必学内容,课本中估算教学内容,是编者精心选编的,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具有发展智力和激活思维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把学生估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估算能力的提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不要直接让学生去笔算,而是让他们先猜一猜、估一估。教学经常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同时还增强了例题的功能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一举数得。
五、贴近生活,感受估算的价值。
传统教学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和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的更为广泛,更具有实用价值。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估算带来的快乐,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慧,《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2]王哲岩,《关于小学数学估计内容的文献综述》;
[3]刘兰,《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问题和策略》,学周刊;
[4]王乡勤,《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科学教育导刊;
[5]顾丽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6]雷盛,《新视域下小学数学中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探讨》,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