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许婉纯
[导读]

许婉纯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聿怀初级中学  广东  汕头  515041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05-01

        青少年对于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以及未来规划相对比较迷茫,具体体现在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等等。对于这个困扰的问题,艾里克森用“认同感危机”这个词语来概括。每个人的自我认同感都需要一定时间来形成。而影响其形成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教育方式。
        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除了生理上产生一定变化之外,心理上也会逐渐发生一些不同。比如在情绪上,初中生的情绪会出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容易高亢激昂又容易冲动,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单一,却也不像成人一样稳定。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就是所谓的自我认同感。如果由于他们得不到鼓励和支持,心里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比不上别的同学,甚至影响人格发展,这个时候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给学生微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损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对于学生来说,如今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情绪具有感染性。当你说话的声音越大,情绪越激动,学生听进去的机率就越小。反之,当老师面带微笑,学生如沐春风,这样既可以消除对老师的恐惧感,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有一次,当我了解到班里一个男生经常拖欠作业,在家不肯认真学习,在与学生进行多次交谈之后,学生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变本加厉。接到家长的电话之后,我顿时火冒三丈,在班里气冲冲地朝学生大吼。这个时候学生凶巴巴地看着我,把手里的笔摔在桌上,将桌上写好的作文纸拧成一团。我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的态度吓到他了,我让自己冷静下来。过了几分钟后,我把学生叫出教室,进行单独交流。我降低自己声音的分贝,把学生揉成纸团的作文纸摊开,捋直,尽量用温柔平缓的语气慢慢给学生讲道理。学生看到老师态度温和,也慢慢冷静下来,承认了错误,并保证自己以后会改善自己在学习方面的问题。第二天,学生果然把作业交了上来。这时我表扬了他,为他所做出的改变鼓掌。我意识到有时候尊重他、鼓励他比大声呵斥的效果好得多,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正在期待着他的进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改进,都是值得鼓励的。当学生心里有了这样一种自我认同感,发现自己的进步得到认可肯定,自然而然愿意再接着尝试、接着努力。有时候,一个温柔、平静的声音很容易传达你对他人的关心,而一个高分贝的声音则很容易表达出你的激动和愤怒。因此,老师要多运用说教的艺术,运用尊重鼓励,真正把话说到学生心里,让学生打从心底里明白老师要表达的道理。



        二、多给学生激励性评价
        教育心理学指出,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老师要及时强化、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相当于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这是应该做的,相反就是不应该做的,就能够增加这一积极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如,要上“承包身边的一平米”这个主题班会的时候,我先在平时收集班里同学随手捡起废纸、帮助值日同学打扫班级卫生的一些例子,然后以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在班会课上展示出来,对这种积极帮助班级事务的行为进行评价,肯定了这些同学的行为,表扬这些同学给全班树立了讲卫生、树文明的好榜样。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部分同学会更加注意保持自己身边的卫生,同时也带动了周围的同学一起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老师的表扬能够给学生,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像这种最简单的鼓励,老师可以多使用,学生更容易接受。
        另外,鼓励性评价的方式也很多,除了面对面对的表扬之外,也能在作业方面体现。有一次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位学生作业马虎应付,没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在他的这一页作业上适当写一两句评语,作业发下去后学生一翻开就会知道老师知道他的作业质量完成较差这一情况。隔天去到办公室,我看到桌上放着这位学生的作业,翻开来发现学生已经把昨天的作业认真改正好,并且在评语下面写上了一些检讨和反思的语句。我感觉这种方式也比较新颖,相当于与学生进行一次书面的聊天或交流,也是挺不错的方式。
        三、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挖掘自身潜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希望得到关注、鼓励和支持。走近学生能让我们多发现学生身上会有很多闪光点和亮点,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一面。当我们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每一个人,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欣赏他们的价值,就可以树立起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
        我曾经接手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差的班级。在了解学生一两个月之后,我选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出众的学生担任班长的职务。同学们包括科任老师都很诧异,因为这个学生经常犯错,对待师长态度也不是很温和,甚至有同学觉得接下来被管理的日子会很“难过”。然而一个学期下来,这位同学不仅把班里管得井井有条,还经常能与老师沟通、交流,成绩也突飞猛进,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有一次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等着老师安排各自的工作,这位同学及时站出来为大家分配了任务。就是这次让我看到了这个在大家眼中自由散漫、毫不上进的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我认为每个学生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于是我决定给予他一定的鼓励,肯定了学生身上的优点,帮助他建立自我认同感,使他慢慢增加自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当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些他们内心愿意去尝试的、与他们的兴趣相关联的任务,学生则更加全力以赴去对待,并且心理上会认为这是老师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信任。当学生心里有了这样一种自我认同感,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比其他同学差,自然会增加自己的动力,努力去做好。
        青春期的孩子情感上都是比较敏感的,也很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时候老师一句表扬、一个微笑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给孩子带来满满的激励。所以老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和肯定,给孩子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励他们更主动地去表现自我,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有利于让孩子找到自信心,培养自我认同感。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这种自我认同感,这也是培养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方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