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政“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林宜
[导读]

林宜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聿怀初级中学   广东 汕头   515041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13-02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青春有格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青春的魅力,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2、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重视修身,学会自我省察,做到慎独。
        (三)知识目标
        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2、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止于至善”和“行己有耻”的内涵
        教学难点:怎样做到“止于至善”和“行己有耻”
        四、学情依据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善恶不明、荣辱错位的问题。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出现价值混乱的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帮助他们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观念,释放青春正能量。
        五、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启发式教学、情境体验法
        六、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师搜集资料,课件,教案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活动1:揭开“格”字的面纱
图片展示并提问: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点拨:规范汉字、引导、模板、标准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对“格”字的解读,导入新课
过渡:“青春有格”是说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青春要张扬,张扬要有度;青春要自由,自由要引领和约束。用品格引导着青春,追求至善。青春是有格调的,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课 第一目:行己有耻
        活动2:品圣贤智慧、获人生启迪
        孔子曰:“行己有耻”。
        朱熹曰:“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行己有耻”?
        2、什么是“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圣贤智慧,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修身律己,做到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活动3:你曾有以下哪些行为?
        PPT展示相关行为的图片
        上课讲话
        考试作弊
        校园欺凌
        上课认真听讲
        让座
        诚信考试 学生自我审视,是否有以下行为;
        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并在网上搜寻相关图片展示;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能引导学生判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活动4:走近钟南山院士,忆院士童年经历
        视频:院士回忆上学的时候,他把本该交到学校的午餐费拿去买其他东西了,此事一直没有告诉父母,后来被发现。
        延伸:再次回忆、评析活动3中的行为。
        点拨: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
        1、钟南山院士因此失眠一整晚,是什么“心”起了关键作用?请谈谈对它的理解。
        2、从钟南山院士的故事中,我们还应该明白什么道理?
        3、评析活动3中上课讲话、考试作弊的行为。 通过回忆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的童年经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从中引导学生学会判断是非善恶,要有勇气改正错误,要讲实话,做老实人。
 第二目:止于至善
        活动5:走近抗疫一线工作者
        展示:钟南山院士、张定宇院长、李兰娟院士以及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还有汕头市援助湖北的医疗队的图片。 思考:
        1、什么是止于至善?
        2、有同学认为,作为普通人,能力有限,没有必要强求自己做好事、做善事。善事还是让那些伟人、英雄们去做吧!这样的观点正确吗? 通过抗疫医务人员,让学生感受止于至善;
        通过问题设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止于至善。
 活动6:疫情中的凡人“汕”举
        点拨:不管是一线医护工作者,还是视频中的凡人“汕”举,他们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汲取榜样的力量。 学生思考并谈谈看完视频的感受。 视频展示抗疫期间,汕头各行各业的人们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样作为汕头人,以这个视频为素材,能够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豪感,学会从点滴小事做起,实现思政课的德育功能
 活动7:钟院士给青少年的寄语:
        寄语:我相信你们会好好利用“停课不停学”的这段日子不断学习,用知识缝制铠甲,不远的将来,各行各业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希望你们不惧艰辛、勇敢前行! 感悟院士寄语,树立远大理想 通过院士寄语,引导学生学会自省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完善自己。



结 同学们,如果说行己有耻是底线、原则,告诉我们青春的探索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止于至善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了。
        同学们,青春不可辜负!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八、板书设计
        (一)行己有耻
        1、什么是“行己有耻”
        2、“行己有耻”的要求
        (二)止于至善
        1、什么是“止于至善”
        2、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3、“止于至善”的要求
        九、教学反思
        通过《青春有格》这一框,我希望学生能够知廉耻,懂荣辱;同时学会自我反省,端正自己的行为,善于汲取身边榜样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而受疫情影响,我们开启了网上授课模式。在网课期间,考验着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但同时也考验着老师的备课能力,怎样设置教学环节才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落实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呢?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设计时,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为素材背景,结合汕头本地的时政热点,深度挖掘,环环相扣,充分利用材料来最大程度的与学生拉近距离,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教学目标。我想,当学生看到视频中的凡人“汕”举,看到自己熟悉的城市,人们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止于至善时,会给学生更大的动力。
        不足之处,由于是网上授课,在课堂活动中与学生的互动就有所欠缺了,如果能更多地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榜样,如自己的家人、同学等,相信效果会更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