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育人品质,优化小学班级管理方法经验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期   作者:罗银龙
[导读]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对小学生的发展和品质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小学班级管理方法能够促进各项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优化,积极改进不足之处,加强小学生的关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管理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小学班级管理水

罗银龙    广西省百色市凌云县伶站瑶族乡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对小学生的发展和品质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小学班级管理方法能够促进各项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优化,积极改进不足之处,加强小学生的关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管理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小学班级管理水平提升的方法,为小学生日后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育人品质;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090-01

        引言
        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成长经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和管理学生,促进小学生全方位的进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下面将对小学班级管理方法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探析,有效提升小学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小学生品质的提升。
        一、关爱学生,活跃班级氛围
        要想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关爱每个学生,让小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这是小学班级管理中最基本的方式。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小学生的情绪和心情,发自内心地鼓励学生,才能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班主任应该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深入了解,理解学生,为学生解决困惑,让学生真心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班主任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心理发育等都要高度重视,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应该认真对待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是家庭环境比较特殊的学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更多的关心,比如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思维比较敏感,班主任应该时常关心和照顾,并开导学生,多与其进行交流,发现小学生的成绩或是心情有变化,及时了解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能健康快乐成长,使小学班级氛围更加温暖,在心理和情感上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实现小学生更好地教育和管理。
        二、教师自身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也是促进小学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方法,首先,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以学生的思维和心理为中心实施管理,促进小学生养成团结友善、尊老爱幼等优秀品质;然后,小学生在遇到学习或是生活困难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保持坚强的意志,采用合理的方式克服困难,班主任的鼓励是学生坚持信念的重要基础,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尽最大可能消除学生的焦虑心情和学习压力,疏通学生的心情,适当地为学生保守秘密,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生多方面的进步;最后,班主任应该与学生逐渐建立诚信关系,树立榜样,注意班级管理和自身行为习惯中的细节,比如上课不迟到,穿戴整齐等,班主任工作出现失误也要接受惩罚,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尊重,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果
        班级管理机制是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不断革新,小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利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能够时刻提醒学生行为是否端正,促进小学生生活和学习态度的正确发展,实现小学生的综合进步,也逐渐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不利用班级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每个小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会导致很多小学生形成不良的习惯,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班主任应该结合学生日常的行为和思想进行班级制度的制定,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和管理,班主任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班级制度的调整和改进,提高班级管理机制的可行性,提升学生的自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实现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高效配合。
        四、打造优质的育人环境
        班主任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班级氛围和班级环境能够反映出每个班级不同的育人特点,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文化特色进行班级的布置,可以让一些文字功底、美术功底较好的学生进行教师板报的制作,促进班级文化氛围的高涨,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板报的内容可以实行轮流制作和更改制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身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读书空间,每个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读物,互相学习,并实现视野的开阔,促进班级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也大大降低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班主任还可以设置公告栏,将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班级整体的管理目标放在公告栏中,时刻提醒小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多个方面反映班级管理的特色,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也让学生学习态度和责任意识不断改善。
        五、鼓励班级学生参与管理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现小学生的自主管理,发挥学生的管理才能和潜在能力。可以采用演讲的方式进行公平竞选,做到公开透明地班级管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提升育人品质、优化小学班级管理方法相关内容的探析,只有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地的方式进行管理,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为学生树立榜样,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才能逐渐实现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打造优秀班级,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林雪梅.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方法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91.
[2]朱加贵,赵建成.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45+60.
[3]蔡颖.“圈养”与“放养”的融合——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法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09):23-24.
[4]沈清峰.管理有方法,真情最为佳——谈谈我眼中的小学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3(15):192-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