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之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彭绘
[导读]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提质增速,更多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提升教学的全面性与实效性,如何促进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过程中,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在小学数学的施教中,作为一门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形成的基础学科,面对不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需避免灌输式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让其由原来的被动聆听、接受教育向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转变,促进因材施教的落实。基于此,结合自身教学

彭绘    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龙昌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提质增速,更多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提升教学的全面性与实效性,如何促进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过程中,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在小学数学的施教中,作为一门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形成的基础学科,面对不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需避免灌输式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让其由原来的被动聆听、接受教育向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转变,促进因材施教的落实。基于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立足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对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生;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17-02

        数学新课标指出“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故此,面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教师应施以针对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數学兴趣,使其具有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及深入探索的意识。即便是面对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并通过创新施教方式,使教学更具公平性与针对性,避免班级中的两极分化愈演愈烈,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让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好感,使其向着自身的“最近发展区”不断提高。
        一、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为自然学科及技术学科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应关注与初中教学相衔接的问题,且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有的教师因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依然秉持定式施教,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兴趣欠佳、班级中的两极分化等问题。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问题的梳理,大致可归结以下几方面:
        (一) 教师的施教方式较刻板
        首先,数学新课标提到了“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只有使学生感受数学精神,给予其实践的机会,才能拉近教学与生活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了解数学内涵,使其具有应用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成就感。但现实却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然习惯于刻板施教,课堂中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毫无惊喜和意外收获可言。
        (二) 教师存在“偏爱”心理
        其次,面对班级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不同教师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也有不同:有的教师意识到这一问题,为了避免后进生越发跟不上,便主动降低施教难度,以便照顾他们的学习感受。这确实有助于解决后进生跟不上问题,但也使数学综合水平较高、思维灵敏的学生“吃不饱”,认为数学学习不过如此;还有的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偏爱”心理,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学生不会、不理解、有疑惑是自身有问题,学习不认真导致的,不仅经常对学生施以批评教育,或是以中等生的学习进度为准,让后进生放任自流。
        (三) 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关注
        再次,小学生仍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其活泼好动、对生动有趣的事物具有更高的热情。但因教师侧重于关注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其情感态度的变化,外加沉闷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难免会对学习产生倦怠感。为此,教师需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更集中。
        (四) 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
        最后,因受应试思维影响,教师将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其能力高低、学习认真与否的唯一标准。但现实却是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理解能力、学科兴趣也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的,这便需要教师的有效疏导、及时点拨。
        二、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必要性
        (一) 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应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了解数学的价值并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在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时,教师不应单纯地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对其区别对待、厚此薄彼,而是将学生的差异作为教学开展的依据,使其得到个性化发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认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以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 有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相较于有的教师在面对不同学习成绩学生截然不同的态度,班级中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严重的畏惧心理。面对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个体差异性,教师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近学生,缩小生生间的差距。
        (三) 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强调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为此,教师不仅需要思考如何让教学面对班级中的全体学生,更应重视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施差异化教学,依据学生的不同能力采取多样性施教策略,更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需求,使其实现个性化成长。
        (四) 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更重视师生的共同发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特别在面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理解不同步问题时,教师应运用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化解,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对其施以积极的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认可学生的进步,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使其更具前进的方向性,让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进行积累,使其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 关注小学生差异性的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一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及引导者,教师应扮演好自身的“向导”角色,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为此,教师可尝试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 构建轻松课堂,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为了促进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在走进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生动融洽课堂的方式,让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相融合,通过加强教学互动,使授课更具针对性。
        (二) 重视教学创新,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为了吸引教学的关注力,使互动不局限于教学提问、课后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数学教学创新的方式,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生活化教学、小课题研究等,使学生放松身心,全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教师可隐身为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引导者,适时地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进行教学情况的汇总、记录,作为创新教学的依据。
        (三) 促进独立思考,施以分层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教师可将学生依照综合能力、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及进步情况等进行分层。
        (四) 关注全面评价,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在促进数学因材施教落实过程中,教师也需以综合视角展开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帮助其建立中短期学习目标,并引入欣赏教育,使其具有学好数学的自信。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使教学更具全面性,需重视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应具有多元化教学的能力,更需具有同理心,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间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不同。从而,一方面构建师生有效沟通的渠道,具备自我反思与总结意识,通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与自身能力相适宜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具有以生为本的意识,重视课堂教学引导的分层,以梯度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进而,以差异化策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培仔.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策略与路径[C].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6):1.
[2]王亦磊.数学课实施差异性教学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4):4.
[3]戴佳雯.差异性教学在数学课上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31.
[4]李秦.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差异性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7.
[5]王欣.基于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