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处理解析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澄
[导读]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建筑行业的迅速生长和发展,高效的公路建设在给广大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施工过程中的灾害和地质防治问题正在慢慢地逐渐凸显出来。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建筑行业的迅速生长和发展,高效的公路建设在给广大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施工过程中的灾害和地质防治问题正在慢慢地逐渐凸显出来。本篇文章详细全面地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常见的各种不易防治的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崩坍等,并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提出了对应的可以对其进行防治和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处理
        引言
        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而形成公路的病害,而在处理病害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引发一定的常见复杂地质灾害和安全问题,不仅可能会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造成安全的威胁,还有很大可能影响和破坏公路周围的生态环境。公路工程建设中,需要高度重视对常见和其他复杂地质灾害的及时防治和处理,积极采取各项必要的措施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使生态环境保持健康平衡。
        2公路地质灾害概述
        公路地质灾害在各类的技术标准、规范、文献中并未完全给出确切的具体定义,当前多是针对自然病害和水毁等灾害而进行的。目前,我们对于公路的地质灾害复杂性还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认识,没有办法给出完美的解答和应对,最常被采用和被接受的想法是由于自然环境、人类的行为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造成的公路工程设施出现的地质损坏或严重损毁,这种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道路的通行安全等都造成了影响,其中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和类型也比较多,最主要的是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崩坍等[1]。
        3常见地质灾害成因及其防治处理措施
        3.1滑坡灾害
        3.1.1滑坡灾害的成因
        滑坡破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包括:下部地质地貌条件、降水条件、地下水生态环境和人为因素几个主要方面。松散变质岩类构成的变质斜坡容易出现一次性的滑坡破坏,因为下部变质斜坡的倾向与其构成中变质岩石的结构和性质不同,特别是部分的区域上部如果是松散的堆积层,而且下部如果是坚硬的岩石就容易出现一次性的滑坡破坏问题。其中下部滑动的表面多被认为是堆积层的构造软弱面,岩层的倾向与下部变质斜坡的倾斜方向相同时,也可能会大大增加了滑坡破坏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2]。下部降水的条件和其地下水生态环境两者容易相互影响,外部的降水条件会直接提升地下水位,造成了土体的饱和和液化,并给下部变质滑坡的一次性出现也提供了条件,若一次性连续大量的降水,会直接造成下部变质斜坡岩层具有过于饱和的含水量,这样的情形下,变质斜坡自身外部的重力作用会对其造成进一步的影响,使得表层会沿变质岩表面所正倾斜的方向下滑。
        3.1.2滑坡灾害的防治处理措施
        滑坡灾害的处理和防治可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重点区域的实际施工进程来选择最适合实际情况的抗滑处理方式,如钢架锚固抗滑片石垛、预应力锚固抗滑挡墙和拦砂坝抗滑工程等。其中,公路滑坡灾害治理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施工方式是使用三排抗滑桩在坡上施工,使用人工挖掘的施工方式后对钻孔进行灌注,实现抗滑桩设施的安装。在坡上需要分别设置三排抗滑桩,并设置为两道,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运输压力较大的公路滑坡和公路上浅层中所积累的沉积物的蠕动。


        3.2崩坍灾害
        3.2.1崩坍灾害的成因
        天然的地质条件、气候变化和人为操作因素是造成岩体崩坍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地貌条件是造成灾害引起岩体崩塌造成灾害的基本条件和原因,其中的悬崖坡度、高差因素是造成灾害引发岩体崩塌的基本地理条件。因工程施工当地气候的原因,干旱、半干旱高寒区域的温差较大,在温度极地的高寒地区,冰雪的冰冻与融化情况严重,此外,很多地区长时间遭受着强度很高的风化情况,悬崖和陡坡很容易出现岩体的崩坍情况。如果是阴雨时节,在遭受到连日的雨雪天气后,岩体将会更加容易崩坍。同事,气候因素也会将大量的水分深入到岩体和土体之中,增加了其所承载的负荷,会直接影响岩体的内部结构,造成岩体崩塌的出现。
        3.2.2崩坍灾害的防治处理措施
        对于崩坍灾害,我们可以在稳定的岩体或者是斜坡上通过爆破的方式将危险部分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改变已经经过设计的稳定坡度,使斜坡自身的重量减少。还应该将斜坡体表面上那些较为松散的岩石结构体进行清除,使斜坡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坡度,但是对于那些表面岩体较为破碎以及容易受到开挖过程强烈影响的岩体,尽量不要对其进行人工的削坡。这种处理方式较为传统,除了这样的施工技术以外,还可以直接采用高压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对其进行混凝土处理,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较为成熟且具有着很高的施工效率,机械化程度很高,工期较短,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不同施工类型的岩体和地形。
        3.3泥石流灾害
        3.3.1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泥石流的流域可以被大致分成上游的形成区、中游的流通物分布区以及下游的堆积物分布区3个组成部分,其中上游水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源自于暴雨、冰雪融化和洪水。特别是暴雨较多的地区,往往被认为是世界上泥石流最主要分布的区域[3]。若暴雨降水量较大,泥石流的规模也会随之增大,加之当前时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影响,这也可能会影响到泥石流的产生。如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大量废弃的土石方被堆积、森林中的大量植被被破坏、工程中的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等现状和问题,都会直接造成泥石流更加频繁地发生。
        3.3.2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处理措施
        引水疏导和泄流是泥石流前期对其进行防治和处理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一般情况可通过采用引水、排导、植被等一系列的措施对泥石流进行有效的防治和处理。除此之外,引水渠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防治办法。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方式对泥石流进行引导,将泥石流引入提前选择好的河道中,尽量减少腐蚀性的水体以及泥石流所带来的水动力,以便于有效削减主沟道内泥石流的流量和规模,最大程度上减少它带来的种种危害。
        结语
        公路工程的地质灾害对于我国公路事业建设的良好和健康的发展来说是一大重要威胁,具有较大的阻碍和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深入研究,并找出常见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与对其进行防治防治的基本规律,针对地质灾害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处理,一定程度上减少公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你的地质灾害对施工人员及其他公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方面的威胁和隐患,使得我国的公路事业得以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明.新时期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处理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154-156.
        [2]宋雄杰.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做好质检资料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275-276.
        [3]蓝宇聘.新时期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处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