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7期   作者:屈淑贞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教学中单纯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教学中单纯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与提升,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首先分析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挺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索,旨在能够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实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提高策略
        引言
        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标下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方面,是学生历史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体现。
        一、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过于依赖课本教材,只会对课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完全没有自主创新的部分,对学生而言,严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再加上历史内容大多都与现实生活存在久远的距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很难对历史知识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全面的认知,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太过单一
        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都意识到了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依然有少数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习惯性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太过单一,使原本就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非常不利于学生历史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三)课堂缺少实践活动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与认知。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却是受客观条件的阻碍,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依然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活动严重缺失,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缺少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一直停留在表面层次,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更遑论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不再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此,教师需要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内容以多样化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探索。

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帮助高中历史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展示,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作用,对历史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索,从而能够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以此来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解放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以此来创设一个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详细讲解,从而使其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作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设置多样的历史教学提问
        一直以来,教学提问都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够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以开放的问题情境、探究性问题等提问形式,取代闭合的知识性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教学提问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对历史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深入的探索,从而能够在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上课之前为生设计探究性的教学提问,如: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工业革命都有什么特点和影响?等等,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讨与研究,积极开动脑筋,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并与其他组员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三)构建多元的历史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构建,由原来以考试成绩为统一标准的单一性评价,转变为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的综合性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帮助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便于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优化,以高效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更高教学标准,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提问、优化教学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带领学生主动对历史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素养,全面推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怀金.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14.
        [2]陈宗梓.提高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67.
        [3]单冬旺.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成才之路,2019(27):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