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低段美术情景化教学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7期   作者:沈定旭
[导读] 目前,重视情景教学对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影响
        摘要:目前,重视情景教学对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影响,已成为德育和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对情景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发现故事教学法会让学生更加“乐学”,更加具有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在创作时更容易产生故事性思维,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获得足够的美术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美术课堂;自主学习;故事教学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触美术,加上年龄特点,专注力不强,这就为美术学习增加了难度。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采取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合理运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生动的故事情节设置激发学生对未知的好奇
在“假如我是巨人”一课中,老师利用《格列佛游记》的故事开发学生们的思维,而这里的《格列佛游记》在老师的改编下变得更加有趣和神奇。
首先老师将手中做好的纸质格列佛与船的模型,与身后大屏幕中的各种场景结合起来,动感的画面为同学们创造了神秘梦幻的场景。老师利用小学生对未知有趣事情好奇的特点,对故事进行改编,如“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我的好朋友,他叫格列佛”。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老师也在运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格列佛被绑在沙滩上的场景,周围围着一群小人。学生听到这里,就已经知道格列佛去了小人国,这样的情景设计更能吸引学生继续认真听下去,他们会思考老师的朋友格列佛到底在小人国发生了哪些故事。
老师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为主线,把学生带入一个假设的问题情景里面,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沿着这根主线,在情景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二、丰富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情景的主体是问题,载体是情景,没有问题的情景,无法满足学生美术学习的要求,没有情景的问题,不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之所以现在好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其实大多数原因是对学习的东西感到枯燥,没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利用问题创设情景,提出指向明确、适宜学生学习和认知特点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思考,用迷惑的口气请学生继续讲述“你是怎么发现格列佛是去了小人国的呢”,以此激发学生思考本课重难点的欲望。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需要一个天真的情景来吸引他们,使他们将复杂难懂的知识通过思考转化为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会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小人国的人很小,格列佛很大”,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小对比的表现手法,美术课堂真真正正变成了学生的课堂。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故事性思维被激发出来,将想象融入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来源于创作的喜悦,孩子们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美去激发爱
任何情景如果没有注入真实的情感,没有生活实际的支撑,就会失去其教学功能。合理、逻辑性的教学过程,并给予它积极情感的食粮,就会引发学生快乐、积极的感受,让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情景创设应该遵从儿童内在需求,一切应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宗旨,追求“求真求实”的美术情景式教学。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老师做了一个会变造型的格列佛纸偶,并利用Photoshop软件做了纸偶格列佛在小人国不同的情节画面。例如场景系列一表现的是格列佛为小人国扑火、建造房子、抵御外敌。老师在教授本课重点时,教师单独出示了扑火的两张画面,一张是格列佛与小人们大小对比很明显的画面,一张是不明显的,让学生了解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格列佛重回巨人的形象。教师的引导会让学生很快回忆起导入环节讲的大小对比的表现手法。
场景系列二表现的是格列佛与小人国居民各种交流、嬉戏的画面。“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呀?”老师用趣味性的语言描述打雪仗、剪头发、游乐场、按摩腿的场景,并列出其中的两张图片,对比哪张格列佛显得更大,让学生体会把人物画大可以用只画身体局部的方法来表现。与此同时老师提醒学生观察背景景物与人进行对比来引出另一种方法——用背景景物的微小衬托巨人的巨大。
        四、“实物”演示让美术课堂更直观,更形象
蒙特梭利说过:“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亲身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新生事物的具体内容,在“造型·表现”领域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图像的特征和变化等,例如事物的具体结构、造型特征等要素。
在课程讲述结束后笔者利用可以活动的“实物”格列佛纸偶,并把它贴在了黑板上,让学生勇敢讲出自己的故事,并摆出想要的动作。格列佛纸偶的设计是本课的一个小亮点,它不仅贯穿整节课,时不时地出现在大屏幕上,还成为了孩子们想象画面的小工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解决了怎样画人物各种动态的难点。此时,老师提出课堂的要求,“假如我是格列佛,我在小人国会是什么样子呢,会做什么呢”,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其他班的小朋友作品,说说他们所用的表现手法,以此为参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在纸上表达出来。
        五、学生创作、课堂评价与总结
学生创作之前要把具体要求提供给他们,例如“哪位小朋友在创作时保持安静,小人国的朋友们就会把头冠送给你们”。故事的发展从未离开过本节课,笔者希望通过真正的讲故事,将他们的兴奋点点燃,人人参与。同时,要教会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艺术元素。
学生作品的评价对一堂课的总结、对学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也是源自于教师的赏识,老师简单的一句“你真棒”“你很有想法”“你是一个很会思考的孩子”等等,都能成为学生创作的动力。
        六、结语
大多数人会认为,美术就是画画。可见绘画在美术表现中的所占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教师应当把美术中的情景教学当成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策略、一种教学的艺术与理念来研究和发扬,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晓璐.美术教育对儿童的人格教育意义[J].文学教育(下),2020(02):154-155.
[2]侯毅凡,郭晓婧.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20,42(02):157.
[3]王忠玲.小学美术教育游戏情景教学研究[J].才智,2019(35):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