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初春,百花悄然绽放于大地时,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培送教下乡”活动在宜都市教研室彭泽元教研的领导下、在十多个兄弟学校中掀起。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于是,各种类别的观摩课、理论讲座、微课展示、说课展示等丰富的内容,一一亮相,精彩纷呈。面对专家同仁赠送的这片片美丽花瓣,我不禁细细品味它的花香,从此国培的屡屡清香浸润着我的心田,带领着我去寻找那片芬芳四溢的花海。
一、国培研修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在这次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每一节课、每一次专家点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困惑都和本校的同行们进行了探讨和讨论,同时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和活动,广泛阅读了同行们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写出心得体会。“以生为本,求真务实”,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研读,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升自我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必须与理论相结合,“只顾低头拉车,不进行理论学习”是不行的。必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
二、国培研修让我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通过研修我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培训促进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认识上和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教学寻找突破,教师要寻求变化和创新,靠的就是教师的终身学习。正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鲜活,要不断的给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身边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为自己的教学充电。杨守敬中学的陈琪清老师,快50岁的老教师了,从未接触过微课,但她勇于去尝试、去学习,在国培总结活动上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微课“白描”,让我们耳目一新;高坝洲中学的江诗平老师也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人,从她的演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教学的路上不断求索,克服一切困难,带领学生在名著的花园里采撷花粉、酿造花蜜的过程,这些老师的学习精神真是值得我努力学习。各个学校教研组的组长在交流时,细细听着他们交流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三、国培研修让我认识了自我,提高了水平
国培中专家们宣讲的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新方法理念运用上的不足,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听甘海英老师的《水浒传》、曹发蓉老师的《探祥子之悲》名著阅读课,我算是真正涨见识了,那么厚的一本《水浒传》、一本《骆驼祥子》,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情节,怎么在短短一节课内糅杂在一起?带着疑问,带着好奇,都兴趣盎然的迫不及待的聆听课堂。她们都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师,用一个“酒”字、一个“变”字就将整本书的人物、情节、字字句句连在了一起,呈现出清晰的脉络、鲜明的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说情节、谈人物、探主题,课堂风生水起、灵动明媚、兴味盎然。
在《抓住细节》一课的教学中,向老师的一举一动似杜甫笔下的春雨,将细节写作的技巧要领不动声色的播撒在课堂,给予干渴的学生一碗写作琼浆;又似一渠涓涓细流沁入学生的心田,给予学生写作的源泉。这似和风沐雨浸润的课堂,是源于教师至高的教师素养。
向老师凭着作文写作的经验摸索出细节描写的要领,通过举例示范、对比分析、观察描摹等方法输向学生。向老师杜绝了一招一式的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将知识化成点点琼浆,慢慢品尝,丝丝入怀。她在导入环节出示了两幅精美的照片,两幅不同的月季花,让学生说说哪张照片拍得更有艺术美感呢?引出日常写作,也如同拍照一样,只有抓住细节,才能打动观众和读者;引导学生回忆老师讲课认真专注的细节,告诉学生“写作需扫视,更需凝视”;品析品细节之妙,启示学生“写作要表现,而非告知”;在“寻例---比较---梳理”中,让学生得细描之法:聚焦外貌,精选,放大,不在全而在精、语言上精选最能突出人物性格形象、打动读者的那一句,不是全部录音 、精选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或做减法聚焦,或做加法分解。向老师的课堂从内容到形式、从教课到习得、预设到生成无不弥漫着简约本真的清香,呈现着一种不动声色的美。
大师们精彩的课堂、彭教研的辅导讲座,让我从内心真正的意识到:一课一得、求真务实,是我要追求并做到的!所以平时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力图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从这一课里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
“国培计划”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