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在农村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需要更多高素质,懂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新形势下,基于未来乡村振兴的需要和视角,中职涉农专业必须主动进行供给侧人才培养结构的改革。从而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要。
一、专业建设的意义
2018年2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职的涉农专业,是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基础单元。近年来,中职校不断通过开展专业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制造2025”的新时代和新需求背景下,如何建设好新专业,以及将已有专业赋予新的内涵,是中职校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莱西市唯一一所设有涉农专业的学校,目前设有畜牧兽医,园林绿化、农产品加工、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服务于莱西经济发展之重任,近年来培养了大量涉农专业的学生,为莱西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之现状,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职教的专业设置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职校正视自身专业设置现状,寻求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服务于乡村振兴。
二、专业建设现状及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办学定位模糊。政府层面,将普通教育的发展模式套用在农村职业教育领域,导致其背离了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服务的初衷。农村职业学校层面,在招生宣传中突出对口升学,加剧了办学定位异化问题。农村社会层面,封建传统思想仍然影响深重,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把升学作为主要目的。
2、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与经济发展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教育教学脱离城乡市场实际需求
笔者近年来调查发现,很多中职学校很少去做具体详细的市场调查,不能及时关注国家涉农 政策法规的发布动态,以及城乡农副产品市场需求的及时变化, 往往是两耳不闻“市场事”, 一心只教“课本书”,造成 “教”“学”“用”相互脱离, 校外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农村建设形势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校内涉农专业建设仍是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中规中矩、渐行渐远。
3、校企合作不能有效开展 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令性,学校一方面怕外出实践实习打乱教学计划,需要额外费心调整教学内容,不利于学校整体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又担心师生安全,需要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出了校门带队教师 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需要大部分精力管理学生。
三、专业建设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职业教育确立了“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青岛市职业教育平稳较快发展。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专业内部建设、外联建设,及为农服务方面进行了以下举措。
(一)修炼内功,强化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
1、明确发展定位。专业发展定位是中职学校对未来的态度,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所做的思考与把握。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期制定的专业建设规划,在总结过去专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以农为主、工农结合”的发展思路。社会声誉好的专业要给予扶持,办学条件有限、社会评价不佳的专业要果断停办,中职校专业发展的定位,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
2、发展专业集群。涉农中职校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要因时、因势改变专业建设的策略,由个体的专业建设转向专业集群建设。如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农经专业,实际包括畜牧兽医专业、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这些专业有着共同的为农服务特点,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这些专业集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一专多能,更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中技能要求。
3、突出专业特色。所谓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体现于专业的历史积淀和竞争优势。在学校的各个专业中不可能要求所有专业齐头并进,只能是个别专业彰显特色。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农村电气技术专业是依据现代电气产业发展趋势和农村对电气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专业,虽然服务面向不宽,社会影响不大,但对农村区域的电气应用作用巨大,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赞誉。根据规划,学校还将进一步充实其内涵,彰显其特色,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把它建成标志性品牌专业。因此中职校的专业建设规划不宜面面俱到,平均就是平庸,倾斜方显特色。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内涵建设。内涵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其当务之急是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要不遗余力培养现有教师,不惜代价引进领军人才,尽快达到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和每门主干课程都能有一位名师。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学习、借鉴示范校的课程体系,移植甚至复制成熟的课程模式,尽可能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三是突出精品课程建设。强化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地位,集中优势,重点攻关,凝炼特色课程和教学内容,以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突破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如,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黄文杰老师等的《蛋糕焙烤加工技术》在精品课程评选中获奖。 目前,全青岛市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6所,省级4所;青岛市级骨干名牌专业70个。而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属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其中的畜牧兽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都属于青岛市骨干专业。未来3-5年,莱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乘势加强内涵发展,在为农服务中,发展专业。
(二)加大为农技术服务的措施
1、对接精准扶贫。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因为与农村经济实现精准对接,除了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做到精准扶贫。并有多名教师被派到贫困地区参入国家扶贫建设
2、培训农村新成长劳动力
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和设施设备优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室内与田间相结合、授课与指导相结合,先后举办了畜禽生产及疫病防控、设施蔬菜及果品生产、优质高产粮油作物生产、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生产、节水灌溉、池塘标准化养殖及常见鱼病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近万人。广泛开展“科技大集”、“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培训手册等4万余份,探索出了科技研发、实验示范、校企合作、教育培训、综合服务“五位一体”的为农服务新路子。
3、乡村基层干部培训
莱西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员干部人才支撑。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队伍建设。加强村级干部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实施产业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培养引进一批适应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需要的乡村规划师、科技带头人、“乡村工匠”等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开展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大培训,分类开展镇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职业教育是农民获得人力资本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当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支持体系,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乡村精英的基础工程,也是促进农民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