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关键部分,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主。作为我国民间长期流传和继承下的游戏形式,民间游戏涵盖了儿童游戏、民俗节目。儿童民间游戏是指通过特定的物品和语言,以游戏的形式来启蒙幼儿的心智。儿童民间游戏是我国民俗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内容与幼儿生活较为贴近,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因此,幼儿教育要积极引入民间游戏,发挥其教育意义和价值,为幼儿提供优越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价值;意义
导言:
儿童民间游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国很多的民间游戏趣味性都是比较强的,并且玩法也是简单易懂,所以这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不过由于民间游戏具有较大的时代差别以及地域性差异,归纳和整理民间游戏的工作量十分大,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依旧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1 儿童民间游戏的主要特征
和童谣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儿童对于游戏的要求十分的简单,仅仅是好玩就行了,因此儿童游戏必须具有娱乐性。例如,流传很久的拍手游戏,这个游戏虽然表面看起来十分的枯燥,但是如果为其配上诙谐流畅的童谣,就会变得十分的有趣和生动。这类游戏节奏感十分强,并且韵味十足,深受儿童喜爱。
成本低廉、游戏工具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大部分的民间游戏都是通过游戏工具来进行,如沙包、弹珠、陀螺等。这些工具制作起来十分的简单,并且成本比较低廉,又能够使得儿童感受到游戏中的快乐,所以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制作这类工具。
随意性和趣味性较强,对于场地的要求不高例如,“跳格子”以及“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趣味性都是十分的强,并且幼儿们非常喜欢,这些游戏对于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一个宽敞的地方即可,开展起来较为方便。
2 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2.1 发挥启蒙教育作用,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幼儿还处于较为懵懂的单纯思维时期,他们对待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社会有着朦胧的认知,此时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形成社会认知,并通过游戏的信息分析,在智力开发的同时,也让幼儿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思维思想上趋于乐观性,凸显出幼儿的童真童趣,展现出幼儿有趣、活泼的一面,让幼儿在游戏的环节通过创设的不同场景,对社会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有基础的辨识能力。民间游戏可融合当地的一些风俗、文化等,让幼儿从小就受到家庭、家乡文化的熏陶,接受传统文化,形成爱家乡、爱国的品质。讲故事、演节目类的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思维类的游戏,大大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游戏的过程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关键的特殊过程。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成为知识得以巩固和丰富的过程,随着游戏的开展,幼儿的知识水平渐渐提高,民间游戏进行的过程,更是孩子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生活,学会相处的过程。通过游戏,孩子潜移默化地认同游戏中所传达出的种种社会价值观念,促进知识更加丰富,认知能力随之发展。
2.2 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真处于成长阶段,此时通过游戏的形式锻炼幼儿的肢体平衡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幼儿养成自理能力,在游戏中幼儿无意中跌倒,指引幼儿自己起来,不要大喊大叫,游戏中让幼儿互相照顾,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强化幼儿的心理素质,让幼儿变得懂事。
跳跃、奔跑类(如跳绳、官兵抓强盗等)的游戏可加强幼儿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活动,并增强弹跳能力,使骨骼肌肉得到健康发育;益智、平衡类(如打弹子、滚铁环、转陀螺等)的游戏能使幼儿的手脚协调,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一方面能够训练幼儿的协调性,又能训练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表演、艺术类(丢手绢、捏泥巴、剪纸等)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欢快情绪,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审美观、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儿童肌体免疫力。儿童民间游戏在锻炼孩子的体能,培养其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方面价值明显。
2.3 增强幼儿自信心和团队意识,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幼儿期是人生性格的发展形成所经过的第一个重要阶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儿期养成的性格,使其以后对人生的态度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民间游戏开展的过程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民间游戏可以调动幼儿的良好情绪,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团队意识、品质意志和心理素质。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将自身融入游戏中并遵守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维持游戏顺利进行,有时为了游戏能取得成功,孩子们往往需要学会自己制定或是商量游戏进程、协商解决争议的内容,学会自己解决游戏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不断使自己的调控能力提高,克制自我中心感,体验与小伙伴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等。这些过程恰好促使孩子形成许多亲社会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会学到团结互助、分享合作、谦让顽强等良好品质。民间传统游戏中的竞争与挑战,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这些需要孩子们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矫正娇惯、任性、独尊的不良习性,有助于在游戏中逐渐形成有益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4 民间游戏随意、随机性强,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
民间游戏虽具有一定的规则,但它的随意性和随机性很强,孩子们随时都能组织自己的游戏,就地玩起来,幼儿在不自觉中学会游戏的做法,没有必要成人去组织教授。特别是在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可根据自然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找一些、木棍、泥巴、柳枝条等随处可见的材料,柳枝可做笛子吹,可编织成草帽,用木棍做解放军打鬼子的游戏;用泥巴团成小球,晾干后做弹球游戏;石子可做棋子下棋用……民间游戏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也可三五成群玩,任何地方,幼儿都能尽情的玩。游戏的积极性会越玩越高。民间游戏具有科学性,幼儿在和同伴游戏的过程中,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幼儿和同伴之间有共同的兴趣,互相能懂的语言,很自然的在一起玩耍、
游戏,他们会感到特别的高兴,如丢手绢、跳房子、抽懒老婆等,幼儿可自由组织,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幼儿在游戏中,可以通过想象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3 结论
幼儿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民间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对幼儿进行教育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利用民间传统游戏可以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高幼儿的智力,并且在游戏中加入我国传统文化,使得幼儿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新的认识,利于我国文化的发扬,同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媛.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分析[J]时代教育,2018(06):16-17
[2]徐冬梅.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中华少年,2017(20):215-216
[3]石明芝.从根出发,综合资源——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新课程(上),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