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年来随着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被发掘,语文科目的分值也越来越高,语文可以说是高中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课程,因此教师应着重探讨该如何高效的进行高中的语文教学。要想高效地进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有着较强的思维能力将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如虎添翼,然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过于偏重对文本的教授。因此以思维特点为立足点,多角度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加强思维训练;多角度全方面
作为引领者的教师队伍,我们不应仅仅做到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该如何开展思维训练呢?本文将从能够开拓学生联想能力加强思维广度的思维敏捷性、逻辑性、独创性以及结构性等思维的特点多角度全方面展开思维训练的叙述。
一、从敏捷性角度出发
要想让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展开,就有必要排除以往定式思维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从思维的敏捷性角度来进行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样让学生对积攒的知识展开联想,转而通过联想能力的开拓来加强学生思维的广度,从而实现思维敏捷性的提升。
那么教师就要将课堂教学设置的简洁清晰,学生的大脑处在亢奋状态,才会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吸收,比如说教师在进行《甘地被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在PPT上播放几张印度教徒造成的极端事件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甘地为什么被刺?为什么甘地死后那么多人为他痛哭祈祷?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联想,也可以自己对文章的后续部分进行改写。
以点带面的头脑风暴使思维发散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增强自身的联想能力,学生又可以在头脑风暴和后续部分改写的过程中突破了以往定时思维的局限,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广度,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就会对问题的敏感度大大增强,从而有效的进行学习。
二、从逻辑性角度展开
逻辑性不仅仅存在于理科类课程,在语文课堂中需要理清文章思路时,就更需要学生有一个较强的逻辑性思维,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时拥有较强的逻辑性,那么在梳理文章脉络时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在这些语文学习时,往往需要学生深入文本去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才可以对文章的结构、主旨、情感有清晰明了的把握,因此教师在进行思维训练时,从逻辑性的角度展开就可以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学生在进行文章思路分析时如果能够把握线索,那么理清脉络的过程就会更加的高效,逻辑性思维也在其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就拿《鸿门宴》这篇课文来举例,这篇文章是以“杀不杀刘邦”来贯穿全文推动故事展开的,刘邦赴宴明显是一个开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出线索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进行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顺序进行?通过对线索的把握可以清晰地看到,线索和文章叙述顺序突出表现了当时刘邦的境遇,从而充分的掌握文章的中心。
所以教师在展开思维训练时,就可以让学生明确线索的作用,从线索的小点入手展开文章的梳理,以线带面的让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更加明确,从而培育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从独创性角度延伸
现代文阅读在高中语文科目中占据很大比例,而现代文又旨在通过对文章的鉴赏来检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能够正确有效地去把知识输出,因此在思维训练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迫在眉睫、十分要紧。
因此我们就可以依据思维特点中的独创性来对学生展开思维训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意识的引导来让学生进行创造。
就拿高中课文中经典的《项链》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可以先简要的给学生讲述:玛蒂尔德既虚荣又喜爱享乐,为了参加上流社会的活动不惜借了一条“昂贵”的项链,但奇怪的是虚荣又爱享乐的她却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偿还“昂贵”的项链。学生肯定会感到好奇,为什么这样一个虚荣又爱享乐的人会没有畏难潜逃?从而对人物产生疑问,在这种问题意识被初步引发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在阅读之后会发现其实这篇课文的结局较为开放,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对结局进行自己的创作。或许有的学生会在创作的结局中写到玛蒂尔德是怕被警方抓走,或许还有的学生会洗白玛蒂尔德……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中,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邹忌没有讽齐王呢?如果齐王没有察纳雅言呢?故事的结果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些思维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就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通过引导学生问题意识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猜想、去创作故事新的结局,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猜想与创作中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四、从结构性角度出发
见多才能识广,积水才能成渊,也就是说学生一定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就可以在其中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的积累,从而达到质的改变。在如今的语文教材中经典作品的占比越来越大,并且这些经典作品还又涵盖了我们传承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教师也不能忽视我们的语文教材,通过让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结构性思维。
如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中,教师可以将同一句话的语序进行改变,让学生品味改变后的语序有无变化,怎样的变化?“祥林嫂,你放着罢!”“ 你放着罢!祥林嫂”,语言是十分奇妙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模仿说出这两句话,从而发现这两句话在情感角度的改变,在未改变前语句较为柔和,而改变语序后的句子充满了霸道斥责的意味。然后教师还可以提出,那么为什么在文中是这样的语序呢?由浅到深的去设置问题,让学生逐步从事物的表面理解升华为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由表面到本质,由浅层到深层的递进式把握文本,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结构有充分的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会更加高效的学习文本的处理手段,从而在日后进行作文写作时也会运用到这样有表面到本质的写作手法,从而实现我们培养学生结构性思维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结构性思维不仅会在学生学习语文时起到作用,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六、结束语
简而言之,要想得到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进行高效的思维训练时又需要我们教师去把握思维的四个特性:敏捷性、逻辑性、独创性和结构性。以这四个特性为立足点的思维训练才可以更加高效的让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其中,并且这样多角度全方面的思维训练的展开也会让学生更加感兴趣,在兴趣热情的支撑下,学习效果的提升自然有目共睹。当然思维训练是离不开教材的,也需要教师去深入教材挖掘教材资源,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在思维训练展开的道路上势必会有一些困难险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克服,并在跨过艰难险阻时总结分析经验教训,取精去糟的完善我们的思维训练,相信在不断努力下,思维训练会在高中课堂中充分地展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平.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当堂训练的设计原则[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96-96.
[2]李德贤.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综合,2016(26):91-.
[3]何文胜.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教科书阅读教学的练习体统研究[J].语文建设,2013(04Z):4-6.
[4]陶宏.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