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制度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当前的语文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并且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分析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良好的思维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深度学习倡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强调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在当前教学制度不断改革和优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为学生开展了各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而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在以后步入社会后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新课改对语文核心素养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说,主要包括思维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素养,教师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一定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并且适当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表达教学,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多阅读一些优秀作品,通过阅读来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的熏陶,显著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人格。
二、注重锻炼学生写作,培养文字运用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写作锻炼和指导,能够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提高其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在进行小学生写作训练的时候,首先要保证题目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年龄较低,阅历不足,思想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选题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可以由最开始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命题作文的写作,逐渐过渡到半命题及开放命题的写作。在选题内容上,可以包括学生在学校发生的趣事、在校外的所见所闻、在家里和家人的相处,家里的成员、宠物、花草等,这是小学生的基本写作方向。在素材积累上,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在日常的事物中发现有趣的事物,并获得独特的体会。例如,在以“我爱我家”为话题写作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位,在平时多积累词汇,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关注学生质疑精神,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质疑精神的培育,作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就是说在实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要高度关注学生质疑精神的培育,最好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确保小学生质疑慢慢成为习惯,以此营造更加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氛围。以五年级“新型玻璃”文本学习为例,课文中介绍了很多新型的玻璃,这些玻璃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能力和价值,在很多特殊领域有着巨大的效用,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要求学生去进行深入思考:请解释防盗玻璃的工作原理?请思考变色玻璃可能会使用到哪些场所?请去收集资料看看还有哪些神奇的玻璃?也就是说学生不仅仅要知道有这种玻璃,还需要知道这种玻璃的工作原理,使得其跳出文本内容,进入到更加深的学习层次,质疑精神也会因此得到培养,也就是说站在怀疑的角度去审视对应的事务,依靠大量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原理的验证,由此使得自身对于对应知识的理解得到全面的提升。上述问题的探讨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小组成员可以自主的发表意见和建议,然后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来进行诠释工作原理,并且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来验证,由此形成对应的方案,选派对应的代表来讲述,使得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质疑素质的培育,是个长期的过程,最好可以鼓励学生构建问题探究小组,鼓励在课外时间去寻找更多文本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由此使得第二课堂的效益得以发挥。另外还需要注重自由民主环境的营造,确保学生可以自由的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创新教学手段。优质的课堂是学生掌握好知识
提升能力的先决条件。实践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大力重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融洽各方关系的同时,从根本上挖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主动性,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活动创设,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品德修养。
五、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在当前阶段,教师队伍的主力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在语文专业知识上能力比较突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是普遍没有教学经验,在面对小学生的时候缺乏必要的耐心,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而且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再加上其刚刚开始工作,容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产生厌烦、退却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学习主体是学生,但引导者是教师,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让语文教师不仅能够深刻地理解语文的核心素养内容,更能够认同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囊括了语言能力内容和语文思维内容以及审美意识内容等,实践教学中,身为语文教师,需要深度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和修养,妥善执行教学方案,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庆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27-28.
[2]栗俊霞.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09-311.
[3]祝井霞.核心素养下高年级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2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