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其培养的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许凡
[导读]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也有了创新。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也有了创新。小学语文是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学生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有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削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情绪,还能加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笔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调查研究
        引言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对于语文课堂当中的部分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导致其学习水平迟迟难以提升。由于年龄和心理的特殊性,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受到兴趣的驱动,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逐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学习兴趣应该从小培养,这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途径,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小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多种外界影响因素会对其学习兴趣产生影响,这也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兴趣的培养当中,不仅需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而且要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其开展自主学习,为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提供帮助。
        1注重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新课导入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课前几句精彩纷呈的话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钥匙一样开启其探索新知的欲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共同沐浴在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因此,上课前两三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灵活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制宜,具体来说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诗文名句导课。古往今来,伟大诗人层出不穷,他们留下的名篇佳句内容深奥、意蕴丰厚。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结合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作,自然而然地引出所要教授的新课。学生能够通过诗文名句的意蕴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能够感受到教师所授课文的精妙之处。如古代描写秋的诗文数不胜数,笔者在授北师大版的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时,就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诗进行导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长江滚滚来”。“这些古诗词也许同学们能低吟熟背,但它们在写景和抒情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呢?”笔者引导学生在萧瑟的秋风中,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之中,用心体会当时诗人悲凉和忧郁的心情,从而得出,中国古代诗人名家常常借用秋天的景色抒发自己悲凉凄苦的心情。接着笔者顺势导入新课,并让学生体会《三峡之秋》在写景和抒情上有怎样的独到之处,让学生从古诗文的意境中产生联想,快乐地走进文本。第二,设疑造成悬念。问题和兴趣相辅相成,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适当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穷人》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同学们,当你穿上美丽的衣服和时尚的鞋行走在大街时,当你在饭店里品尝美味佳肴时,当你在亲人的怀抱中感受到无比的温馨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俄国旧社会中极度贫困的穷人?”这样的质疑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悬念,立刻唤起了学生沉睡的心灵,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轻松融洽的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应该积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放松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学生作为自己的对立面,师生关系并不和谐,师生关系甚至还比较紧张,这显然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与呵护,有效放松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注重自觉角色的转变,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他们对于形象直观的图片、视频、实物、画像等具有较强的认知。同时,这些美轮美奂的教学辅助,还能够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相关实物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带至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边认真观察,一边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将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这本身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联系学生生活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当中,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只有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其语文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需求,促进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应该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当中,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将文本当中描绘的景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使其能够唤醒旧有知识和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文本内容,从而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小学语文课堂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室当中,而是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当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春日》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到大自然当中,通过观察花草树木和山川河流,体会春天的繁华景象,从而充分理解诗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优化评价模式
        合理的评价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获得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主动参与到语文世界的探索与发现当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唯成绩论的方式对学生加以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潜能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尤其是对于部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言,将会对其学习积极性造成严重打击,长此以往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评价模式的优化当中,教师应该消除唯成绩论教学理念的影响,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化、科学化评价。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度、创造力等纳入到评价标准当中,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针对性表扬,使其获得语文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使其能够真正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与他们的交流当中取长补短,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科学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开放化的语文作业,综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徐红梅,周涛.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J].才智,2017(23):60.
        [2]安保华.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