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创新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黄继华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为基本和主要的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为基本和主要的,做好这一项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上对学生的阅读教学略显枯燥,学生难以真正投入到积极阅读当中,因此教师要一改之前的陈旧阅读教学方法,寻求创新,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乃至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这一系列过程,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以做好本职的阅读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关于上文中提到的那一系列过程的实施,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兴趣教学;其次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则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美读意识来逐步实现;至于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则需要教师精细地讲解课文内容,从字词句中挖掘言外之意、思想情感乃至是蕴含的哲理等,从而帮助学生强化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关于拓宽阅读空间,则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能不滞于书本。
        一、重视兴趣教学,激发阅读热情
        首先兴趣和热情的培养是首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阅读兴趣和热情的培养是需要趁早进行的,那么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这项工作。那么,培养兴趣的有效措施又何在呢?
        一方面,教师可以尝试将生活引入阅读教学中。例如:在讲《静夜思》时,本人就让学生谈论月亮,学生谈到了月亮的形状及形状变化、月亮的光以及月亮照在物品上的模样等现象。这样的讨论过程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对月亮形象的一系列记忆和想象,从而为学生理解诗句提供了便利;同时这是一种将生活现象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被大力开发出来,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诗句中关于月光的比喻手法的理解和品鉴。可见将生活引入课堂,对阅读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摘抄,从摘抄喜欢的文段入手,学生可以培养对阅读兴趣。因为在摘抄自己所喜欢文段的过程中,必定是要先经过对文章的阅读的,只有在读完以后,学生才能发现并甄别自己所喜爱的语句和文段,从而将其摘抄下来。在抄写下自己喜欢的文段时,这就像是在收藏自己喜爱物品的心理一样,这样学生内心是愉悦的,因此学生的摘抄行动是积极的。可想而知,对摘抄产生了兴趣以后,学生自然对阅读文章也就产生了兴趣。兴趣和热情一经培养起来,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就有了提升效率的保证。
        二、培养美读意识,增强朗读能力
        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上,其实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传达一种美读的理念,美读即有感情地阅读文章,在饱满的情绪下进行阅读,读者很容易就被带入到文章中的情境中去了,以深入体悟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或是文中人物的心情,从而在强化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华鉴赏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时,本人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对于中低年段学生的阅读教学,就要着重突出识字和写字,这是极为细节的东西。教师就是要让学生极其仔细地对课文进行阅读,而仔细地进行阅读的重要方式就是朗读。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会明确突出地认识和读通字词,以检验自己对语句的认读是否连贯通顺、语流是否通畅以及情感是否饱满,从而更好地理解字词语句的意思。另一方面,面对像这篇课文一样有感情的文章,一定要以朗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通过有感情的阅读来体会和感悟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才可以深刻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通过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而引发的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阅读的声调一定要多到抑扬顿挫,有语气的鲜明对比,如“(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一句,就应该在读上半句的时候带有轻蔑的语气,语调不宜高昂;而下一句就要带有崇敬的语气,语调高亢有力。在鲜明的对比朗读中,阅读者才能更好地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从而投入地也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而听者也在鲜明对比下更加深了对先贤的缅怀之情。
        总之充满感情地朗读是打开良好朗读的一大重要法门。

教师要善加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以有意向学生传授美读意识和方法。这对于教师做好阅读教学亦至关重要。
        三、精讲课文内容,强化阅读理解
        至于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精细地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通过细致分析文中的字词句段等元素,在帮助学生提高遣词造句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教师若能长期坚持帮助学生进行精细深入的阅读,便可以自然而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七律·长征》的时候,本人就精细地为大家进行诗歌赏析: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生动表达了作者内心豪迈的情感和英雄大无畏的精神。如将一系列蜿蜒曲折的山岭轮廓比作细水波浪的纹理,将一座高高的乌蒙山比作一颗小小的“泥丸”,这是怎样一种博大广识的眼光和豪迈冲霄的气概,才能将眼前的崇山峻岭和千难万险等闲视之,这生动体现了作者英雄大无畏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的“云崖暖”和“铁索寒”中一暖一寒的鲜明对比,则在牵动读者情绪变化的同时,也引起语言表达效果的戏剧化和丰富化;“岷山千里雪”与“过后尽开颜”又一次形成鲜明对比,在使人感到意外的同时(越过千里茫茫雪山之后不觉得疲劳反而是开颜而笑),又使人回味过后领悟了思想精髓所在,从而更对英雄大无畏的精神内涵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高尚思想有了更深理解。
        总之,教师要对课文细节进行精细深刻地挖掘,并展示出精读的过程,让学生学习这样的阅读方式,以形成习惯,才能帮助学生强化对文章的细致理解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引导课外阅读,拓宽阅读空间
        最后,阅读教学不能只限于书本上,教师要善于做课外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经过对阅读空间的拓宽,思维空间自然也会打开,文学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本身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就是一种提升。那么,拓宽阅读空间,对于学生以后的阅读学习有着诸多积极作用。教师一定要做好此方面的工作。
        例如:在讲完课文之后,本人就推荐学生看一些课外优秀的文章,以拓宽阅读空间。在学完《草船借箭》之后,大家对三国演义的故事尤其是赤壁之战那一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本人为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这一大部分的其它精彩章节如《借东风》。让学生下来阅读,并写下读书笔记和感想。之后学生的笔记和感想中多涉及到对文章优美词汇的赞美和记录,并运用到其中一些巧妙的遣词造句手法来进行写作;还有的学生更是对诸葛亮向天“借”东风这一件事提出了质疑,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常识得出在盛行西北风的冬季刮东南风是有异常的,然后就通过查资料、询问他人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疑问。通过对课外文章的阅读,此学生不仅阅读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运用知识进行探索的精神和能力也得以培养和提升。
        由此可见,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扩展活动,在让学生拓宽阅读空间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综合素质,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从多方面、以多种方式来实施,那么,教学创新的空间也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革新,深入研究,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东.简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门径[J].才智,2020(18)
        [2]付小强.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才智,2020(18)
        [3]王彦龙. 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