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的运用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董树春
[导读] 近年来,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领域在不同程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领域在不同程度的改善中,然而,在语文学科中,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科学运用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中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加深其对中学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以及探究,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中学语文阅读的综合水平,提高中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探究;运用与创新
        引言
        面对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带来的挑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新的面貌,如何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和理解知识,并应用到实处,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主要考量的内容。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朗读的方式局限性较大,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不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而合作探究学习法的应用,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分为多个小组,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和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分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法应用研究,可以为后续实际教学提供指导。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中,认知事物是直观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演绎,不会举一反三。遇到全新的阅读文章,尽管学习比较积极主动,但是由于缺乏分析和概括能力,难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创作意图和中心思想。教师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如果采用通篇知识讲解,满堂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对阅读带来的趣味性和思想启蒙效果感知甚少,会逐渐对阅读教学产生消极情绪,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就比较缓慢。如果采用团队合作阅读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就将会增加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阅读的真正主角,阅读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合作阅读能使自己成为有知识、有作为的人,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2有利于将全员参与优势充分彰显出来
        对于中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普遍具有青春期叛逆的性格特点,再加上诸多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低,所以学生很难对自己进行约束和规范,并保证较高的参与热情。所以,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带动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上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中,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借助提问或主题讨论方式,以此来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位,进而对最佳的合作小组进行评价和考核。基于此,可以将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出来,保证学生较高的兴趣热情,共同对文章进行讨论和解读。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各个学生具有极大的调动作用,确保学生提高对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阅读教学团队中开展良好的合作阅读教学,团队的合作、整体的表现要比每个人的出彩表现更重要。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给学生划分合作小组,安排学习内容和任务。在一个合作良好的小组内部,学生会在阅读和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主动互相合作,共同分析学习任务,并对小组面临的困难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开展有效的小组学习和讨论。长期开展合作的小组,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开展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同学之间较为熟悉,他们的学习任务分工会更加合理。另外,教师还能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让学生通过实际锻炼能够进一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的运用与创新
        2.1加强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也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之一。众所周知,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限制性作用。所以,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加强教材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出教材的功能,如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引导学生提高对合作学习的高度重视,精心设计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所学内容,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此来确保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教师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进步,给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一定的保证,并确保语文阅读效率的稳步提升。
        2.2发挥学生长处并提高合作效率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是以学生为基础的,必须要对分组予以足够的关注。分组之时,要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要从学生的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等方面出发,将学生相对平均的分派到各自的学习小组之中,要确保小组中各类型学生都有,大致是“一优二中一后进”的结构,从而使得优秀生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学困生能够得到提高。小组分组完成后,教师还要指导小组内学生合理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轮流、平均得分、同荣共辱”,如此一来,在小组学习之时,就不会出现一个学生掌握话语权的问题,也能够使得小组中的所有学生都能加入到讨论之中,都能够将学习所得拿出来与他人分享,这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如此,教学目标的达成将更为容易,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使得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意识。
        2.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增强合作意识
        学生在获取新知之时,其思维应是处于亢奋状态,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必然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之时,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的讲授,或者依赖于小组中其他同学,那这些知识并不能被有效内化,很快就会遗忘,学习的效果自然不佳。探究合作学习中,要让独立思考贯穿整个探究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看似矛盾,实际上两者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肩负着不同的职责,合作就是学生间思维的交流、碰撞,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解决统一问题,这是要建立在学生自主思维的基础之上,如果自主思维不到位,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2.4筛选自主合作学习内容并培养学生阅读学习意识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行探究合作学习法,需要根据教学要求筛选合适的内容,难易度适中,促使学生学习中学有所得,丰富阅读储备量。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设计问题讨论和交流,提升合作学习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适度参与其中,把握学习难点和要点,为学生提供帮助。如,讲解《唐雎不辱使命》文章中,可以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故事中描述的场景,搜集相关资料,加深文章的场景画面认知和感受,更加深刻的理解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入中学语文阅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中学语文阅读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新课标教学中所提到的要求和所需要教学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温放玉.浅议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46):90.
        [2]石春业.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98-99.
        [3]王升武.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99.
        [4]张译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15+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