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教学思想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数学教学思想本身虽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学思想确实具象化的,主要可以表现为创新教学思想、开放式教学思想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因此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教学思想的策略,以期望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想;教学创新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在核心素养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将小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帮助小学生提升各类数学能力,让其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实践教学中也应当渗透进创新教学思想、开放式教学思想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改进的是这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同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较为基础,因此实际上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并不繁重,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帮助小学生消化课本上的内容,也有机会运用三种教学思想来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成绩。
一、创新教学思想的渗透方式
(一)运用想象法
想象是根据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是创造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能力[1]。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新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实践中鼓励学生进行无限的想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空白来帮助学生去主动填补相应的内容,从而提升其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之后,数学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土豆,询问小学生如何计算出这样一个形状不规则的事物的体积,引发学生的讨论,同时也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猜想法
猜想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并且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在目标导向的引导中逐渐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授某个数学知识点之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猜想,在猜想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建立起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然后询问学生哪一部分算是三角形的面积,又可以通过何种方法去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这一猜想的过程就是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的过程。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方式
(一)建立开放式教学情境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更加容易地理解课堂的内容。并且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有利于问题的思考和内容的学习。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实践性的问题来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课堂开始之前,小学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三角形的事物,引导学生去猜测应当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将学生拉近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思考解决办法[2]。这种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3]。
(二)设计开放式习题
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其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应当多为学生设定开放式的习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和实践里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例如,在学习简单乘法运算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的习题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有关乘法运算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组织学生参加博物馆,每个班有40人,票价每张4元,问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这类具有实践性的开放问题让学生进行乘法运算。开放式的习题能够帮助小学生和生活实践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而不是让空洞的数学习题充斥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的渗透方式
(一)选择合适内容
在选择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小学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够借用此方法。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具有灵活性、广泛性。例如,在教授数字1到20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形象地认知这些基础的数字,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寻找生活中存在的这些数字,哪一组学生能够找到最多的数字就取得比赛的胜利。这种带有竞技色彩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竞争的紧迫感,同时具有集体荣誉感,对于小组内的讨论氛围也能更加激烈。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选择合适的内容。
(二)合理选择小组成员
一旦确定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小学生对于分组往往内心较为敏感,例如如果将其分在一组全是不熟悉的小组亦或是成绩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的小组,就容易造成学生的自尊心受挫甚至影响其课堂的学习和课余的情绪。因此,合理选择小组成员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提前进行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水平、性格特征、同学关系等等众多的细节,这些都是决定分组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每组的人数也应最好控制在3到5人以内,人数过多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组内的秩序紊乱,人数过少则会影响课堂的效果。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渗透创新教学思想、开放式教学思想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让这三种数学教学思想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灵.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2(5):12-13.
[2]陈凤云,邢福定.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9(12):10-11.
[3]洪涛.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97-98.
作者简介:张春云(1979年9月--)女,侗族,籍贯:贵州铜仁,教务主任/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单位:铜仁市第二十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