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马秋菊
[导读] 习惯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既可以成就你,还可以毁掉你。
        摘要:习惯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既可以成就你,还可以毁掉你。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碌碌无为,实现不了自己预期的理想,最终又回到学生时期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中。因此,本文针对农村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习习惯

        本文试图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过程中,努力找到一条与农村小学教育相适应的制度和运行路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小学生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1.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社会中,受计划生育的影响,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从小就养成比较懒惰的不良习惯、做事情怕辛苦、遇到问题不爱动脑筋。这些表现很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平时不注意多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形成。

        2.学校教师的因素。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可塑性都很强,因为他们的身心成长正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由于年龄偏小,所以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做事情经常坚持不了多久就半途而废了,教师针对这个现象,要经常跟进和监督学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在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教育方面,而不是方法和能力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未受到教师的注意,学习习惯也没有被教师时刻监管,因此大部分没有自制力的学生就难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了,这种现状应该及时改正。

        3.家庭因素。由于农村特殊的人文环境,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由知识水平有限的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代为看管。但是由于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认识。他们通常把注意力放在了“吃饱穿暖不出意外”这些小事上,而在学习方面却对孩子有些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比如学习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兴趣自然也就逐渐丧失了,最后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远远没有城市里的孩子成绩高,长大成人后的工作模式也会有天壤之别。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语言学习习惯的研究

1转变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往往用培养、掌握、理解等一些不明确的词汇去形容学生的学习效果,认为学生只要能理解基本的汉字,如生词、短语、句子等,就算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了。

殊不知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观念,这种状态下,学生不会进入到积极地学习情境中,也就无法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学生死记硬背文章段落,生硬的理解汉语的字词,是不会真正体会到语文的乐趣的,最后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莎士比亚曾说过,学习必须符合自己的兴趣才能使自己受益,可见兴趣才是学生做某事的持久动力的源泉。只有将学习兴趣建立在上述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做适当调整,以促进学生提高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在学习《大自然的启示》时,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个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自然情境,帮助学生在五分钟内熟练地阅读全文,并正确地写出本文的生词,错误率降低到5%,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给他们足够的学习动力;其次,学生可以独立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散发他们内在的环保能量,以促进他们对语言魅力的深刻体验。

2.转变教学方法,塑造学生正确的语文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与习惯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习惯的形成,习惯会抵消思维方式,强化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塑造学生正确的语文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语文习惯的主导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必要保证。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与学生语文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关。如果教师采取填鸭式方法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不仅会降低课堂效率,而且会削弱学生的语言问题意识,导致他们的语言学习观念片面,更重要的是,这会使他们只懂得死板地、教条地跟着老师走。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赋予学生一定的课堂话语权,以塑造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在学习《母鸡》时,我把学生分成三到五人的单元组,让每组结合教材自主探究课文的关键词,总结课文的主题和重点内容,筛选出能表达作者中心思想的课文句子或段落。每组完成上述任务后,到讲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相应的论点。我将从学生的演讲中判断他们的语言逻辑思维是否严谨、通畅,并根据学生的演讲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解释。

        总之,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是多元化的,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教育,学生才有可能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逐步提高,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语文教师一些启发,从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叶丽华.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4.
[2]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