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大数据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人们的传统认知。将此项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教学中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为了有效地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那么高等院校要从大数据的视角出发不断地优化与完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高素质人才;教学管理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尤其是伴随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人们可以更快地分享、交换与接收信息。大学生也能够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学习到更多国内外的优秀课程,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社交以及购物等。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也产生巨大的改变。所以,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那么高等院校就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实现对教学管理手段与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一、大数据概述
所谓的大数据,即为不能够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借助于常规的软件或者是工具搜集、捕捉、处理以及管理的数据集合。其有着四大特点:一是具有数据量大。即数据的容量很大,有关调查结果数据表明,迄今为止人们生产出的印刷材料数据量是200PB。但是针对百度首页导航来说,其每天的数据量在1.5OB以上[1];二是具有多元化的数据类型。在海量的数据中包含图片与文字等数据,另外还包含位置信息以及音频等数据类型;三是具有很快的处理速度。指的是人们能够快速地得到有着很高价值的信息;四是具有较小的价值密度。尽管人们可以快速得到高价值信息,然而必须要在海量数据中进行提取。因为数据量较多,其中存在价值的数量十分有限,大部分都属于无效的信息。因此。就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
二、大数据对高校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对教学管理决策产生的影响
以前,高等院校的信息还未实现网络化,因此通常会由人工来完成教学管理中的整合与统筹工作。然而,由于人工的疏忽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例如,统计不完整以及信息丢失等,于是就会影响到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也会浪费许多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在大数据产生以后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大数据具有较高的效率,能够更快更广泛地收集信息,有效地防范人工带来的失误,不会产生遗漏问题,可以有效地确保数据的精准度。另外,大数据能够将信息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高等院校制定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决策。管理人员在解决决策难题时能够获得大量的数据依据,并且获得更加科学的方案选择,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弥补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制定更加科学、先进的决策。
(二)对教育管理学习个性化产生的影响
近些年来,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开始积极地开展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模式。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于是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个性化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高等院校中存在大量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与方向、目标,所以无法全覆盖式地有机统筹与整合学生的学习个性化,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来全面地实施方案。然而,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可以利用大数据科学地整合与管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向与目标、才能等,在此基础上获得立体化的学生信息,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如此,通过此项技术能够有效地收集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等[2],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与总结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为其提供针对性、专属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三)对教学管理主体产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信息得到公开,范围也逐渐扩展。在多网融合背景下,并且通过对移动终端的科学应用有效地扩宽了信息公开内容以及范围。基于互联网的交互技术能够增强个体间进行沟通与互动的能力水平,于是使得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主体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并非只是校内的管理者、教学督导与师生,另外也会扩宽到一些社会主体,例如学生家长与合作企业等。除此以外,作为主体之一,学生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的学生会具有不同的专业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目标等,所以要对其采用个性化、针对性的方法与措施。不仅如此,管理内容也更加多元化。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会使用到各学科的知识,其中包括管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等。因此,教育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也要得到日益提升。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路径分析
(一)构建科学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可以全面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那么就要构建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积极地聘请优秀的管理人员。例如,可以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从而聘请更多经验丰富、管理水平较高的人员。另外,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其的培训教育,促使其专业水平不断提升[3]。第二,学校的管理人员要全面地分析大数据对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利用计算机完成高效地完成管理工作。第三,要制定健全的管理监督制度。
目前,在一些高校管理工作中会存在违反相关法律与规章的行为,于是就会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高校要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监督系统,实时、严格地监督与管理教学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二)数据筛选,指导学生选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人的行为,而且可以获得对个人有利的意见。例如,在网购时,一些商家会告知消费者购买某本书的人同时购买的其他书籍;消费者在淘宝网购物时往往会选择较多销量,并且评价较好的店铺,这即为“合作筛选”。此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帮助消费者找到个人喜欢的商品,另外也可以帮助消费者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制定科学的消费模式,提高店铺的销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也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采用合作筛选的模式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课程。当前,高校已从原来的学年制转变为学分制,于是学生会获得更多的选课机会,能够充分满足新形势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除此以外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于是也会对人才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要求人才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要具备较高的素养,只有复合型的人才能够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高校要强化教学改革,从而优化选课服务。通过对大数据的科学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选择课程,在选课前学生会了解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料。例如,教学评价、教学内容以及课时等[4]。高等院校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对各门课程教学数据、学生评价与以往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综合性地分析与了解课程,从而制定科学的决策。
(三)数据对比,发挥预警作用
新形势下,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学质量,重要的前提条件即为要加强学风建设,并且加强学籍管理,其中要涉及到学业预警,要将原来的“事后告知”逐渐转变为新型的“事前预警”,在此基础上帮助教育管理人员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此比较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结果以及期望标准,在此基础上判断学生的学业是否达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在对页面信息进行浏览时往往会收到一些推送内容,这些内容会和人们以前浏览过的信息存在巨大的关联,究其根本原因,即为大数据系统能够对人们历史的网络浏览情况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做出预测。所以,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提高高校学业预警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学业数据预警系统,全面地比较分析学生的学业状态,其中涉及到学生的学业完成趋势与学习课程学习情况等,全面地了解其学习现状,并且预测其未来的学习情况。举例说明,通过对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基础英语课程》中不合格的学生,在《专业英语课程》上不合格的概率达到59%。通过此预测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发出预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基础英语课程》进行学习。
(四)数据挖掘,提高教学水平
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受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当前在教学评价中通常都是教学督导部门组织活动,从而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并且收集与整理学生对教师做出的评价数据以及教师彼此间的听课评分,结合有关要求对教师的总得分进行计算,实现对教师的量化考核[5]。为了使得评价效果更加客观、更加准确,那么就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评价与教师互评的作用。教育管理人员要科学地评价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招聘决策。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数据了解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目前人们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高科技电子信息产物,例如人工智能等。借助于高科技信息软件处理、分析与管理大量的数据,即为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也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秋霞.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内江科技,2019,40(04):16-17.
[2]陈海军.大数据视野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8,(03):43-45.
[3]万艳.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v.2;No.024(12):250.
[4]赵蔚语.大数据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21(013):222-223.
[5]李楠.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可能走向及实现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
作者简介:刘妍(1988-05),女,汉族,籍贯:北京市,当前职务:社会法律工作系系办副主任,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