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标的改革创新的要求下,对学生不能单单注重于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进行其他能力培养的是基础条件,当一名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的时候,对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因此,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小就明白思维能力在其人生当中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策,为往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问题对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在讲台上不断地教授知识,而学生作为被动的一方不停地接收老师输出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往往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束缚。通过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转变成为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能打破思维被束缚的现状,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更为跳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不同方面来分析现状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基础能力,就像金字塔中的最低层,只有将基础打扎实,才能往更高的层次去发展。小学数学是学生真正培养思维能力的起点,从平日的玩乐状态转变成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状态,通过学习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思维能力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那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先得尤为重要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首先,教科书当中的题目设计难度过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后进行题目的练习来对知识进行巩固,但往往由于教科书中存在着难度过大的题目,使得学生在自信心满满的状态被题目所打击,觉得自己那么努力却解决不出稍难的题目,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于数学的信心以及磨灭了兴趣。其次,课堂教学束缚学生的思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老师作为课堂的教学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被动学习,往往遇到问题的时候是等待老师来给予讲解,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思维逻辑能力受到严重的约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锻炼。最后,老师教学过程脱离学生现状。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已经制定好教学计划,由于书本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较慢,学习的进度较慢,老师为了提高教学速度来追赶教学计划,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最终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整合教材内容,培养思维能力
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合理地运用教科书的资源,将适合学生的当下阶段学习的知识提取出来,对于难度过大,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的知识将其分离,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其他途径进行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搜索,将学习教材以及搜索得到的内容进行整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原不适合学生学习的高难度教材进行剔除,整合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两位数的乘法,教科书中的例题是56*23,对于学生而言较大的两位数相乘与较小的两位数相乘难度要大得多,老师可以通过将数据的替换,改为11*23或者12*23等数值较小的式子,让学生从基础的开始练习,掌握方法以及明白计算的思维后,再进行难度的提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注重营造氛围,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不能单单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也要通过营造更好的课堂思考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思考氛围的课堂当中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活跃思维,从传统思维被约束的格局转变成为学生进行活跃思维,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进行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老师在教学几何图形时,从正面看图像是由四个正方体构成的正方形,那么这一个图形可以由多少个正方体组成呢?通过抛出一个具有较大想象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又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只有一半的正方形,为学生提供一把带有刻度的尺子,以及粉笔,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最后让学生知道对称图形在画另一半的时候,通过用尺子量长度来确定对称点的定位,最后通过链接对称点完成对称图形的补充。通过让学生进行思考,不仅仅能够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也能很好地锻炼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到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
(三)、发挥引导作用,培养思维能力
教科书当中的案例形式较少,学生通过掌握并且理解书中的案例,远远达不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将实际生活的案例导入课堂当中,引导学生进行对问题的分析,探讨,最终通过思考来寻找解决方法来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如何去解决的思维能力。
例如:妈妈给小明留了80块让小明去菜市场买菜,需要购买2斤猪肉和3斤菠菜,当小明去到第一家店铺的时候看到猪肉要20元一斤,菠菜要4元一斤,到第二家店铺时,猪肉要22元一斤,菠菜要3块一斤,那么小明需要怎样选择店铺购买菜品才能做到最省钱呢?最终小明剩下多少钱呢?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两家店铺的价格比较,选取价格最便宜的一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并且加以对比思考,可以知道第一家的猪肉比第二家的猪肉要便宜,第二家的菠菜价格比第一家价格要便宜,最终得出到第一家购买2斤猪肉花费40元,到第二家购买菠菜花费9元,剩下80-40-9=31元。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两家店铺的价格比较,让学生知道最省钱的方式是通过选择每一个菜品中最便宜的价格来进行购买,才能达到最省钱的目的,将实际中的那里导入课堂当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贴近生活实际,使得学生认识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去培养思维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培养思维能力,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情况,打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现状,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活跃思维,多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运用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老师担任引导学生的辅助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培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7)
[2] 于宗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