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党中央“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职业院校战略方针,结合我国汽修专业档发展现状,总结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院校汽修专业进行改革具有必然性,给予相关改革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中职教育汽车专业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院校;汽修专业
引言
促使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转变原有教学范式,进行根本上的教育改革。2012年教育部下发《职业教育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必须将创新改革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最强大驱动力,积极引导鼓励地方中中职院校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将教育改革作为重点工作,加速核心环节与关键领域的改革效率,逐渐实现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的全方位创新,大力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与此同时,201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届人大报告中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发展教育的必经之路,中中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切合实际,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优势、不同特点,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道路,坚定思想信念、坚持研发探索精神,找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全球一体化经济市场时机,以科技力量为驱动,促使职业教育迈入一个新的大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职业人才紧缺的的重要问题。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院校汽修专业进行改革具有必然性
市场化产教融合,指的是在经济市场的宏观背景下,为适应当下经济环境、产业结构,有效整合企业资源、行业资源与教育资源,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最终实现人才与市场化的互通,弥补市场人才的紧缺现象。
汽车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零部件需求、产量、保有量、销售总额巨大的商业产品,能够带动汽车相关产业链的大规模发展。在欧美地区,每七个岗位就与汽车相关。部分专家预测,截止至2030年,我国汽车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将突破三千万大关。其中包括,汽车运维、汽车销售、汽车理赔、汽车设计以及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等行业。由此可见,汽车人才培养层次与整体规模在未来的十年内将得到不断扩充。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市场逐渐向大规模销售、开发、生产,向维修、保养、保险等后市场转化,这为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然而,由于汽修高新领域专业技术的应用,汽车修理人才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短缺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后对于岗位的适应期相对其他行业更长,整个汽车行业正面临应用型人才短缺的局面。
面对持续发展中的国内汽车经济市场与消费者现实需求、虚拟需求,以及汽车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稳步提升和多种汽车智能产品的不断升级更新,我国中职院校汽修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方面尚存不足。大量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方案存在较大程度的不符合实际现象,与高速发展的汽修技术市场出现严重的脱轨现象,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更是存在更新换代迟缓、改革力度不足以及创新教育存在形式化主义的现象,难以与汽修产业形成有效对接,与党中央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战略反震严重不符.怎样定位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条符合种学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的产教融合道路,成为当今中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职院校应为社会提供与人才需求匹配的技术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充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继而得到相关人才使用单位的高度评价。
二、中职汽车专业人才教育改革策略
(一)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调整汽车专业人才培育方案
比亚迪、长春一汽等汽车企业正在全力构建智能化汽车生产工厂。该类企业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理念,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两大方向,以智能化发动机、CAE、检测技术、内饰、造型等方面的研究为主项,并在研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智能化设备优势。由此可见,多种类的智能化技术正在汽车生产领域普及与推广,企业急需相关人才。因此,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教育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打破传统理念,紧随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与更新教学任务。根据现阶段和未来汽车领域行业的后期市场服务需求与生产需求,对学校自身汽车专业教育工作加以科学合理的定位,特别是智能汽车专业群所含有的多种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出实际应用效果,将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为最终目标。
在中职院校汽修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课程是教育教学有效开展的核心与关键,构建基于时代发展的汽修技术人才培养系统和课程体系,对于提升汽修专业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创新汽修专业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实现汽修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稳定输出,中职院校应对职业教育理念加以创新,推进理学一体化、思维引导启发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在汽修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对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度。例如,汽修钣金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深度掌握热处理、汽修机械、汽修材料等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进而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理学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优势。
(二)创新汽修专业教育模式,巩固学生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
在我国企业制造技术稳步提升的背景下,相关智能化、信息化产品的不断问世,导致各种类型汽修的内部性能和外部结构由简单化逐渐向复杂化发展。因此,这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汽修智能产品研发能力和操作能力,不仅可以进行汽修智能控制性能、智能仪表盘、车载互联网操作系统的硬件研究,更应具备相关设备的生产、调整、维修和检测能力,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附加深层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创新情景教学模式,在利用情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对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种种优势,促进学生学习内容与产业、行业、企业三位一体有力对接,可以积极邀请企业一线员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弥补学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相对匮乏的现象,使学生与教师在产教融合的教育背景下共同成长和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全新办学模式,是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发展教育的必经之路。中职院校汽修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切合实际,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多方面优势,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调整汽车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产教融合道路,坚定思想信念、坚持研发探索精神,找准市场时机,以科技力量为驱动,创新汽修专业教育模式,巩固学生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汽车后市场人才紧缺的的重要问题,为我国汽车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陈跃,沈祝斌.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3+3中高职衔接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 无线互联科技,2019,16(06):113-114.
[2]温福军,黄俊刚,郭海龙. 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体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38-42.
[3]雷久相. 汽车类中职院校构建汽车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6):27-29+32.
[4]崔爽. 基于波特竞争理论的行业环境分析及策略选择——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为例[J]. 职业,2018(20):30-31.
[5]范爱民,张晓雷,丘利芳. 基于学分银行的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以汽车专业为例[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0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