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邹建
[导读]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高中历史课程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高中历史课程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以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为主线,展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趋势。本文简单说明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阐述了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然后总结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三种教学方法,以供大家进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
        引言: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他们具备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素养和能力。基于这一目的,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学生这一课题。高中历史教师是高中生心目中的历史百科全书。他们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师要把握自己的定位,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设计开发自己的历史课,努力让学生了解历史。历史教学中,要担负立德树人的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他们进入大学和社会奠定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在渐进学习过程中的素养。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具有可保持性、可塑性和可培养性,主要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注重合作创新和自主发展,强调家国情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社会关系和个人修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具备人文性,又具备科学性,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历史学习,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到国家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还能够利用历史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周围世界。

不仅如此,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三种教学方法
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设计教学目标
         作为高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重要关系,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史料论证能力等。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学科的核心素养,来提高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2、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从传统教学中“教”的教学目标向“学”的发展目标的转变。教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展示意识和历史解读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变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鼓舞人心,打动人心。它们值得学生们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情感教育为出发点,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借助一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家国情怀。比如,教师在讲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日战争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抗日英雄的尊重,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抗日烈士纪念馆或观看影片。从中学习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然后让学生们看到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包括南京大屠杀等。围绕抗日战争,让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或观看影片。他们通过熟悉抗日英雄的英雄事迹,揭露日军的各种罪行,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他们应该有家国意识,在国家危难之际,敢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既要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的认识,又要重视学生素养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摒弃原有的教学方法,既要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在每一位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与时俱进,从而提高自身水平。要懂得在教学中渗透,只有在时间的积累中,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优良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菊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20(08):111.
[2]汤加美.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才智,2020(06):137.
[3]马乔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4):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