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丁翊
[导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作岗位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作岗位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压力逐年增加,中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问题一点点被人们所重视,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教育辅导,为学生缓解心理问题,促使学生朝着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中职院校班主任我应该不断提升个人整体教育实力,熟练掌握教育心理学并灵活的运用于教育实践当中,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字:中职院校班主任;教育心理学;实际应用;
         引言:中职院校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心理教育辅导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积极相应教育部号召,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改善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现状,班主任应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确保中职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在根据教育心理学在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一下几点有效创新意见。
         一、中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造成的压力
           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都是造成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想缓解学生心理问题就需要知道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家庭一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由于国家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部分家长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只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工作,这就导致了家长没有更好的时间陪伴学生成长,在这种缺少父母陪伴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学生得不到家长的关爱造成心理问题。当下社会离婚率较高,孩子在单亲家庭成长或者是爷爷奶奶家成长,这种环境下让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就极易造成学生内心自卑和孤僻的性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敢展现自己。
           社会环境也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另一个原因,中职学生即将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作岗位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只有不断提升个人实力,加强职业技术能力,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才有可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
         2.中职院校学生个性特点
         中职院校学生年龄一般是在14-17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仍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叛逆、自卑、人际交往危机、青春期困惑、障碍、思维受认知不足等问题,叛逆的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容易对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有逆反心理。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更有甚者是教师心中的“问题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中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是很优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量较差,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专研技术精神,而且中职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学校管理制度较为放松,外界社会对中职学生诱惑较大,学生一直热衷于网络、游戏、时尚、打扮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中职学生心理意志薄弱的特点,怕吃苦,怕劳动,懒惰的性格特点。所以中职院校学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些个性特点也是造就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当下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只是单一的注重学习成绩,然而中职院校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因素、学生个性特点、社会环境因素等原因,极易造成中职院校学生存在心理教育问题。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唤醒,教育心理学也逐渐被教师应用在实际教学当中,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问题,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帮助学生改善心理问题有重要意义。
         三、教育心理学在中职工作中的应用
         教育的过程一般也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各种知识信息的传递,而且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当代班主任要掌握教育心理学并能灵活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1.转变观念正视学生问题
         学校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需要对学生心理问题做好辅导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中职院校班主任应摒弃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叫做“问题”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班主任应该正视“问题”学生,发觉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利用发光点来提升学生自信心,班主任需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学习当中,从而将“问题”学生转化为“先进”学生,让学生通过班主任的引导逐渐找回自我。中职院校教育方针是培养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社会劳动者,中职院校将教育方针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作为工作重点,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来面对社会的挑战与检验。
         2.平等对话,掌握沟通管理艺术
           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的大家长,需要具备与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但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就需要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的基础之上,传统教育中班主任作为沟通的主导者,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表达自我的权利,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班主任意见,这种情况下学生逐渐的失去与班主任沟通的耐心,致使师生关系越来越差。新型教育背景下提倡班主任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师生关系建立在对等条件下,只有平等的关系才会让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问题大胆说出来与班主任分享,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根据学生的问题做到个性化教育,正确的引导学生走出困境。所以班主任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放下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当中,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倾听、相互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班主任掌握平等对话的奥秘,利用沟通管理艺术来与学生交流,这才是与学生互相理解的捷径。
         总结
           班主任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问题有着重要引导作用,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心理辅导能力,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了解每一位学生心理变化,掌握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根据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来制定相应的心理教育辅导。班主任还需要转变观念,正视“问题”学生,通过学生发光点来激发学生综合能力,利用平等的沟通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树立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努力将中职院校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人才。
         参开文献
         [1]推倒的是“墙” 铺平的是“路”——浅议与学生的心理沟通[J]. 李响林,刘耀军.??宁夏教育.?2007(11)
         [2]青年心理沟通及其社会意义[J]. 王登科.??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J]. 李玉生,周玉良.??九江师专学报.?199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