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 刘尉珍
[导读] 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教师要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上一节数学课容易,上好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却很不容易,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关键词]:唤醒、发挥、设计、鼓舞、共鸣、激励、停留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好的数学课需要数学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去探究数学的奥秘,同时让学生的发挥和参与成就一堂好的数学课。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呢?首先,我想一定离不开数学教师的精心准备。其次,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次,激励和鼓舞学生,与学生合作愉快,让四十分钟长时间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最后,教学反思,积累经验。
         一、成功的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数学教师。
         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充分的课前准备会给一节好的数学课锦上添花,这就是说我们在上课时不打无准备之仗。一节课的好坏与老师的备课水平有很大关系,而数学备课的方法我想不是单单地写几页教案能够解决的,种子离开了土壤会失去生命,同样,写教案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命力。课前准备可分为短期准备和长期准备。
         (一)课前短期准备就是确认了教学内容后的临时备课,这是数学教师最熟悉的环节。如:1.要钻研教材,掌握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理清本节课和前面我们学的课之间的联系。2.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面有多广,课前学生需要准备哪些学具,提前让学生准备好。3.要制定好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4.要准备好这节课用的课件和需要用的教具。而要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在课前短期准备充分的基础上,课前长期准备是特色装备。
         (二)何为课前长期准备,曾经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准备一节数学课。所以,备课要备适合自己的课,要备实用的课,备课是为了方便自己,也是为了提高讲课效率的,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出色。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使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是必须准备的内容。应当熟练掌握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即自信,对自己要自信;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容;随身携带的物品必须清洁、整齐;保持良好的体能及精神状态。需要有清楚的自我认识,能自我反省并及时改正,比如注意自己的表情是否僵硬、笑容是否令人不快;注意自身形象。一进入教室就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是一节好的数学课的开端。
         而你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你的个人名片。我相信你也听过主持人说这样的话:“舞台上饰演女一号的她,身形瘦小,安静温和。但一开口,就揪住了全场观众的心。但凡跟她有过交流的人,几乎都对她有相同的印象:如沐春风。”、“你说话的节奏感很好,让人听着舒服。”、“这次我只接受你的采访,因为你的声音有诚意。”等等。你说话的语气语调、节奏、音量、清晰度......以及说话的分寸感、逻辑性、沟通的方式、回应的技巧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你的语言表达方式。声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你更有魅力 。
         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数学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渲染数学教学氛围呢?分享以下方法:
         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
         2.让学生亲历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体验的教育就没有感动,没有感动就没有教育的实效。
         3.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形成历史概况。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概念的形成历史概况,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方面的发展。
         4.让学生运用概念。在生活中体现数学学习意义。
         5.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准确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灵活的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实现教学的完整与圆满。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如:
         1.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人生成功不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我们要树立每个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尤其是学困生,一个都不少,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适当的表扬是上好数学课的添加剂。教学艺木的本质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3.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
         4.能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对我们认识事物很有用处。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学数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6.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化解上课时遇到的一些难题,让学生高兴地“笑”。 教师不但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营造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兴地笑起来,往往会有超出预料的效果。?
         三、教学反思,积累经验。
         课后教学反思同样重要,一节课无论是好还是不好,都得有个教学反思,因为每节课都有它的成功之处,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要进行反思,吸取精华,发现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总之,小学数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