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吕渭红
[导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改革,开始合理应用微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应该重视微课的应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课的有关知识,然后分析了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最后提出了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微课;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应用
         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理论知识的引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自主认知能力,中职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只是死记硬背,不能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微课的有关简介
(一)微课的概念与组成
         我国著名教育家胡铁生提出:微课,又称之为微型课程,主要是指将微型教学视频当做重要载体,教师结合某个教学环境或者学科知识点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1]。而微课的组成内容设计到多个方面,比如:关于此教学主题的一些辅助性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点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等,其通过某种组织关系与呈现方法共同建立主题式和半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是全新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学资源有很大差异,主要包括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课件等等。
(二)微课的特征
         微课仅仅讲解一个或者两个知识点,课程体系较为简单,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也很少,尽管看起来无全面性以及系统性,但是很多人将其称为“碎片化”。微课是结合特定的目标人群,传播特定的内容,微课自身也应该具备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在计算机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差不多每个学生家里都有一台电脑,而且从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计算机课程,很多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计算机基础操作。然而水平差异相当大,有些学生都不知道怎么打字,有学生已经充分掌握硬件系统。
(二)教学方法
         《办公软件应用》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繁琐且复杂,主要包括制作演示文稿、数据表处理综合操作、联合应用办公软件以及制作演示文稿等等更。这些内容均是在计算机实训室中讲解的。以往的教学方式是首先教师讲解其中一个知识点,然后着重强调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学习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学生无需看教师视频演示就能够单独完成;有些学生仅仅看两个或者三个知识点;有些学生可以适应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有些学生不明白或者记不住每个操作步骤。因此,只要学生讲解知识,课堂上就会出现相互传递小纸条和讲悄悄话的情况,在教师讲解完让学生操作时,有些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有些学生总是问教师。教师也多次重复重点,然而学生完全忽视。
(三)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类课程,目的在于掌握一项技能,为今后找到适合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并且可以考取与专业有关的证书,进而为今后参与高职高考做好创造良好的的条件,而且寻找工作时可以当做自己计算机能力的证明。然而在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途径掌握社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所以倾向于第二个指标,几乎都是为了考取证书而认真学习,不重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加强。


三、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都认为该类课程枯燥,这样必定导致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压力[2]。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这就造成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无法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对课程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也不能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在课前预习中应用
         通常,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中职学生自身缺乏较强的自制力,没有正确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为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运用微课教学就能够做到该点。事实上,课前预习活动是十分关键的,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鼓励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整理且记录碰到的问题,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接着在课堂上向教师反映这些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针对所有学生开展相应的训练。比如:对“电子表格Excel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其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而且在将来的实践中很有可能碰到。在课前预习运用微课,也可以根据特定的标准来合理排序学生,比如:结合考试分数的高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3]。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于预习完后能够自己操作,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二)课前集中指导
         通过微课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科学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碰到的问题。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接着清楚标注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然后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帮助他们答疑。第二,教师在集中指导学生所提的问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践操作讲解。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一些实例全面阐述知识点[4]。第三,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而且针对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问题,要求其在沟通后到讲台上完成实践操作讲解,也可以通过举办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已经充分理解基础知识。
(三)在课后学习中应用
         就中职学生来讲,课外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以及精力学习信息技术类课程,课后他们主要是玩手机、QQ聊天、看微博和发朋友圈[5]。但是与其他类型的教学方法相比之下,微课也有独特的优势,其可以基于现代技术水平,通过QQ和微信来传递信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中职学生课后学习信息技术类课程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QQ和微信,以生动有趣的方法将微课学习课件发给学生看,或者采用课后总结性微课课件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利用刷朋友圈和看微博的时间,对这些微课课件进行认真浏览,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学习,更加关键的是,该微课传输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突破时空的约束,而且可以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完成课后复习,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以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拓宽教学渠道,使单一的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进行有效弥补。因此,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微课仍旧有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琼珍,何文静.微课促进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学习者技能提升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2):67-71.
[2]贾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张丽明.信息技术环境下计算机类课程微课设计方法探索[J].科技展望,2015,25(32):163.
[4]张杰,薛巧巧.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219.
[5]朱建华.微课在创新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16):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